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4 11: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考点详解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大意】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重要词语
考点四:文本品析
【中考传真】
【模拟演练】


【原文再现】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文题解读】
临江仙,词牌名,又名“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等。“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题目,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忆,回忆。洛中,指洛阳。旧游,昔日的游览。
【作家作品】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背景信息】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他回忆二十多年前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杰出的才俊。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诗歌大意】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此身虽在,回首往昔总是胆战心惊。
【结构图解】
上片:忆旧
下片:感怀
沧桑巨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主旨点睛】
全词由回忆二十年前午桥聚饮的盛况和眼前现实两部分构成,抒发词人郁勃不平之气和孤寂落寞之情。
或: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家国和人生巨变的无限感叹。
【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手法。
上片由一个“忆”字引起,回忆二十几年前“豪英”的欢聚,是虚写;下片用“二十余年如一梦”来概括世事的变幻不定,写历尽沧桑之后的无奈之感,感叹盛衰兴亡,是对现实情感的抒发。忆昔和感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内心无限的凄伤与感慨。
(2)动静结合。
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疏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和谐的优美游乐图。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洛阳人,_____代诗人,也工于填词。
去非
简斋

陈与义
考点二:名句积累
(1)
??????????
??????,吹笛到天明。
(2)
????????
?????
??,此身虽在堪惊。
(3)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__。
(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5)《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渔唱起三更
二十余年如一梦
杏花疏影里
(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词句是: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8)《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同时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以景语来代替叙事抒情的词句是: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考点三:重要词语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坐中多是豪英(
)
(2)长沟流月去无声(
)
(3)长沟流月去无声(
)
(4)杏花疏影里(
)
(5)此身虽在堪惊(
)
(6)闲登小阁看新睛(
)
(7)渔唱起三更(
)
(8)渔唱起三更(
)
杰出的才俊
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稀疏的影子
总是胆战心惊
新雨初睛
渔歌
半夜
1.如何理解“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词人用“忆”字开篇,直截了当地把往事展开。“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
举杯畅饮的地方。词人青年时期仰慕前贤,追寻遗韵,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考点四:文本品析
2.请描绘“长沟流月去无声”所展现的场景。
月光照着桥下的流水,似乎月影也随着长长的流水静静地流去。
描绘画面要先理解词句大意,然后发挥想象,通过适当添加必要的修饰语使描述更有画面感。
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这两句借杏花疏影、景色清幽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描写了词人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的游乐情形。
4.如何理解“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词人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词句,发人深思。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英”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
5.如何理解“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前一句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睛”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往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词人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后面一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词人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歌唱。
6.试分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下片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片前两句表达了词人经历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后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后的旷达之情。
7.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上片:忆昔日。回忆二十年前午桥聚饮的盛况,照应题目。
下片:由回忆到现实而引发的感慨。
8.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
②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
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9.简要分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这首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1)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
上片忆洛中旧游,追忆中的往事是美好的:有长沟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的环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闲情雅致,追忆中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
(2)对二十余年风雨颠沛、知交零落、国事沧桑的伤感。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如今国土沦落异族,座中那些“豪英”也已不在,抚今追昔,词人倍觉伤感。
(3)对人事、历史之沧桑的感慨。
词人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发出“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沧桑感叹。
10.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时光飞逝(盛衰兴亡)、豪英零落、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中考传真】
(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
诗歌鉴赏(6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解析】此诗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没有旷达和解脱。
D
12.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分)
记叙
议论(抒情)
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模拟演练】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上片用“忆”字开篇,直截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B.词的上片构建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词人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C.下片第一句中,词人直截了当地点明了自己坎坷的命运与国破家亡密不可分。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
C
【解析】下阙是由回忆到现实而引发的感慨,流年似水似梦,短暂而虚幻:二十年间不知发生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包括国破家亡,身世沉浮,而残生尚在,因此生命虽在,不觉对此残生而惊怪。“直截了当”错。
2.如何理解“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三句说,百无聊赖地登上小楼,看看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古往今来多少大事,也不过让打渔的人编作歌儿在三更半夜里唱唱罢了。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和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复杂微妙的感情,请加以概括。(至少两点)
(1)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2)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3)对二十多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的伤感之情。
(4)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睛,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
4.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思路。
上片以“忆”字领起,点题,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下片折回现实,叙“闲登小阁”时所见所闻,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
5.这首词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1)对比手法。
上片忆昔,下片感今。忆昔和感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内心无限的凄伤与感慨。
(2)动静结合。
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疏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和谐的优美游乐图。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②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②长沟:大河。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
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
A
【解析】上片确有豪酣之气,但全诗主要是借今昔对比抒发怅惘之情。“奠定全诗悲壮的基调”一说有误。
2.“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月光无声无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清寂、静谧。
隐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欢乐不知时日过”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象征意味。
3.结合全词,试分析“闲”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
词人在作品开头回顾了往日豪酣欢乐的生活,而现在只剩此身,这个“闲”字正表达了流亡中的孤独和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
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无可奈何,这个“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历尽磨难的自我解脱。
4.“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
示例一:“看”字用得好,“看”前与“闲”字呼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的牵人眼目,以淡语写哀,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愁绪,只能将心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看”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更突出“闲”极无聊的处境。
示例二:“弄”字用得好,“弄”有“赏玩、抚弄”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哀,从视觉、心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无处排遣的无可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为丰富。
5.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
陈词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夜畅饮。这种快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重了词人此刻的惆怅和怀念,抚今追昔,徒增伤感。而李词则善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写国破家亡的伤感。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南飞,只因为是从北而来,就觉得是老朋友,刻画了独在异乡的忧伤,“梧桐”树下点点滴漓的“细雨”,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忆旧,下片感怀,怀古伤今的主题十分明确,且结构清晰。
B.词人以黯淡低沉的笔调,回忆了过去与朋友们在一起的生活。
C.词人忆午桥夜饮的情景时运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描写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的景象。
D.这首词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B
【解析】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回忆了过去与朋友们在一起的生活”错。
2.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
3.诗人在本诗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
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生的悲伤感慨之情。
③试图排遣想要看破世情而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
4.“二十余年如一梦”,词人感慨

,“闲登小阁看新睛”,词人感慨

,“渔唱起三更”,词人感慨


①时光飞逝(盛衰兴亡);
②豪英零落;
③功业无成(壮志难酬)。
5.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景?请作简要分析。
上片写了回忆中的“旧游”,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流水无声和豪英坐饮、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6.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
词的上片描写往昔的情景,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