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4 11:14: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下语文
16?爱莲说
一.作者简介
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
㈠课下注释
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⑵[蕃(fán)]多。
⑶[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⑷[独]只。
⑸[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⑹[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⑺[染]沾染(污秽)。
⑻[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⑼[中通外真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⑽[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⑾[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⑿[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坚立。。
⒀[亵(xiè)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⒁[焉]语气词。
⒂[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⒃[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⒄[鲜(xiǎn)]少。
⒅[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⒆[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㈡语句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⑶独⑷爱菊。自李唐⑸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⑹而不染⑺,濯清涟而不妖⑻,中通外直⑼,不蔓不枝⑽,香远益清⑾,亭亭净植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⒀焉⒁。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予谓菊,花之隐逸⒂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4.噫⒃!菊之爱,陶后鲜⒄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⒅?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⒆!
[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㈢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㈣一词多义
1.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起消消句子独立性作用,不译)
2.远
①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副词,远远的)
㈤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2.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3.倒装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何人同予者)——宾语前置。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名之花,富贵之花,君子之花)——宾语后置。
【内容理解】
㈠说说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骈散结合。《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㈡《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不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㈢“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⑴何陋之有?
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⑷友人惭,下车引之。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
⑴宾语前置的标志;⑵助词(“的”);⑶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⑷代词;⑸代词。
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赋予莲花哪些美好品质?
【答案】作者赋予莲花象征意味:
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莲花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⑵“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㈤文章结尾以作者的感叹作结,结合文章谈你对“叹”的理解。
【答案】
⑴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
⑵叹爱莲者太少,实则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
⑶三叹爱牡丹的人多,实则表达了对世间争名夺利、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者的厌恶。
㈥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托物言志。作者借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㈦作者对三种“爱”的评价,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自己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
【基础夯实】同步练习
㈠古文默写
1.水陆草木之花,????????。
2.亭亭净植,????????。
3.????????,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4.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5.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
6.文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
4.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㈡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
【答案】
1.蕃:多。
2.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3.植:竖立。
4.亵:亲近而不庄重。
5.鲜:少。
6.宜:应当。
?
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予独爱莲之出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答案】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莲是花中的君子。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
㈣考点速练。
1.(内容理解)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陋室的?
【答案】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
⑵“谈话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
2.(写作手法)作者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前面的“陋”是说居室简陋,而“何陋之有”与前文“惟吾德馨”相呼应,意在表明因为“我”品德好,所以“我”不觉得居室简陋。两者一个是说环境,一个是内心所想。故不矛盾。
?
【中考链接】
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植:立
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
D.将弃官去??????????去:离开
【答案】C.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语段【甲】巧用衬托手法突出莲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案】本文先后用菊、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陪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4.【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4分)
【答案】托物言志;王逵争论;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
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小题。(共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甚?可爱者甚蕃/渔人甚异之。
B.通?中通外直/政通人和
C.远?香远益清/未能远谋
D.清?香远益清/回清倒影
【答案】A。
?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能否将语段【甲】末尾的“菊、莲、牡丹”的顺序调整为“菊、牡丹、莲”?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示例1:能。因为改后的顺序与前文中的描写顺序一致,使得文章先后照应,富有逻辑性。
示例2:不能。因为“菊、莲、牡丹”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更能深化文章主旨。
?
4.语段【甲】【乙】分别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案】
语段【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描写莲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语段【乙】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学习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
㈢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小题。(共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①不回之本性,人主②不能屈之,谁能屈③之?予尝执此语④同人,有迂⑤其说者。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②人主:君主。③屈:使……屈服。④语:告诉。⑤迂:迂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B.濯清涟而不妖濯:洗。
C.亭亭净植植:栽种。
D.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答案】C。
2.把语段【甲】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答案】(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
3.语段【甲】中菊和莲所象征的两类人,他们的生活态度有何不同?(4分)
【答案】
⑴菊象征隐士,他们有着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有逃避现实的归隐态度。
⑵莲所象征的君子是本着身在世俗,却坚守清与清廉的生活态度,其生活态度更为积极。
4.语段【甲】【乙】中所写的牡丹的形象有何不同?(2分)
【答案】
⑴语段【甲】中所描写的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
⑵语段【乙】中所写的牡丹性格刚直,有名士风范。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5分

(1)有仙则名
(2)
惟吾德馨
(3)何陋之有
(4)出淤泥而不染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手法,甲文从

,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3分)
18.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
答案:
15、(1)出名、有名
(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沾染(污秽)(5)亲近而不庄重
16、(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节。
17、托物言志
清幽的环境
博学的友人(3分)
18、衬托;一、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实现自己崇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等高洁品德。(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