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周末一练第四周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1.6)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周末一练第四周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1.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3-01 21: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周末一练
第四周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1.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凸透镜 凸面镜 B.凸面镜 凹透镜
C.凸透镜 凹透镜 D.凹透镜 凹面镜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D.平行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人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5.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6.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8.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9.在全班集体拍照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被照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10.在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不可能成像
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点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11.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2.某班同学在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好停着一只小飞虫,拍出来的照片 ( )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小飞虫 B.不会出现小飞虫,但有一个大黑点
C.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小飞虫 D.不会出现小飞虫,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13.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
A.视网膜 B.脉络膜 C.虹膜 D.巩膜
14.眼球的功能是 ( )
A.折光和感光 B.感光和产生视觉
C.产生视觉 D.折光、感光和产生视觉
15.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 (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
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
17.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1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距此透镜20cm处.可得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9.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哪幅 ( )

20.在桌子上放一张报纸,在报纸上平放一张透明塑料薄膜,再在塑料薄膜上滴一个较大的水滴.从水滴上方看它下面报纸上的字,则 ( )
A.看到的字比原来小些 B.看到的字比原来大些
C.看到的字是倒的 D.看到的字与原来完全一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如图所示光具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字母)。

22.放大镜就是一个 透镜,使用时使物体在透镜的 以内,透过透镜可看到物体成的像的性质是 。
23.侧面看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常常看见个别金鱼比真实的大得多,这是因为鱼缸可抽象成 模型。比实际大得多的鱼是 (填“实”或“虚”)像。
24.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   ,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   ,成虚像的是图   .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 __cm.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处在 ____,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 、 的实像.
26.(1)如图所示为眼球的结构,请填出下列各部位名称。
① ② ③
⑤ ⑨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 的曲度过大,从而使物像落在 的前方,这样的眼叫 。
(3)瞳孔在 的中央,根据 ,可随时调节。在 的环境瞳孔能减少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
(4)物体的图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 细胞,视网膜上,视神经通过的地方, (填“有”或“没有”)这种细胞分布,所以,该点又称 点。
三、作图题(8分)
27.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8.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9.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二条可能的原因:① ;②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写像的性质)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0.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C
C
C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D
A
A
B
C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C、D、F E、G
22.凸 焦点 正立放大虚像
23.凸透镜 虚
24.B A C
25.10 同一直线上 倒立 缩小
26.(1)角膜 晶状体 瞳孔 睫状肌 玻璃体
(2)过长 晶状体 视网膜 近视眼
(3)虹膜 光线强弱 光强 虹膜
(4)感光 没有 盲
三、作图题(8分)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8. 虚
29.(1)会聚 11
(2)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放在焦点上或焦点以内
(3)放大 幻灯机 靠近
30.凹 靠近 晶状体曲度过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周末一练
第四周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1.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凸透镜 凸面镜 B.凸面镜 凹透镜
C.凸透镜 凹透镜 D.凹透镜 凹面镜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D.平行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人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5.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6.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8.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9.在全班集体拍照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被照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10.在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不可能成像
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点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11.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2.某班同学在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好停着一只小飞虫,拍出来的照片 ( )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小飞虫 B.不会出现小飞虫,但有一个大黑点
C.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小飞虫 D.不会出现小飞虫,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13.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
A.视网膜 B.脉络膜 C.虹膜 D.巩膜
14.眼球的功能是 ( )
A.折光和感光 B.感光和产生视觉
C.产生视觉 D.折光、感光和产生视觉
15.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 (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
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
17.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1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距此透镜20cm处.可得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9.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哪幅 ( )

20.在桌子上放一张报纸,在报纸上平放一张透明塑料薄膜,再在塑料薄膜上滴一个较大的水滴.从水滴上方看它下面报纸上的字,则 ( )
A.看到的字比原来小些 B.看到的字比原来大些
C.看到的字是倒的 D.看到的字与原来完全一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如图所示光具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字母)。

22.放大镜就是一个 透镜,使用时使物体在透镜的 以内,透过透镜可看到物体成的像的性质是 。
23.侧面看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常常看见个别金鱼比真实的大得多,这是因为鱼缸可抽象成 模型。比实际大得多的鱼是 (填“实”或“虚”)像。
24.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   ,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   ,成虚像的是图   .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 __cm.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处在 ____,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 、 的实像.
26.(1)如图所示为眼球的结构,请填出下列各部位名称。
① ② ③
⑤ ⑨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 的曲度过大,从而使物像落在 的前方,这样的眼叫 。
(3)瞳孔在 的中央,根据 ,可随时调节。在 的环境瞳孔能减少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
(4)物体的图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 细胞,视网膜上,视神经通过的地方, (填“有”或“没有”)这种细胞分布,所以,该点又称 点。
三、作图题(8分)
27.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8.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9.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二条可能的原因:① ;②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写像的性质)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0.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C
C
C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D
A
A
B
C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C、D、F E、G
22.凸 焦点 正立放大虚像
23.凸透镜 虚
24.B A C
25.10 同一直线上 倒立 缩小
26.(1)角膜 晶状体 瞳孔 睫状肌 玻璃体
(2)过长 晶状体 视网膜 近视眼
(3)虹膜 光线强弱 光强 虹膜
(4)感光 没有 盲
三、作图题(8分)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8. 虚
29.(1)会聚 11
(2)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放在焦点上或焦点以内
(3)放大 幻灯机 靠近
30.凹 靠近 晶状体曲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