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一
句子含义理解和语言品析
记叙文分类
广义: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等
狭义: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学作品
包括:散文、小说、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中考考点
1、阅读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叙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
5、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
8、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记叙文知识点切分
点:事、人、景、情、理
面:谋篇布局、抒情悟理
事
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人物+事件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人
描写类型及作用
1、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作用)
2、语言(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体现人物、、、性格
。
3、动作
(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作用)
5、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
体现人物…..性格。(作用
)
例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作用: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悲惨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抬高身价的可笑思想行为,以及他四体不勤、懒惰的性格。
例子: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作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集中表现了菲利普看见了于勒之后的紧张、惶恐的心理,体现了他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性格。
描写角度
A、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B、侧面描写
:通过他人言行衬托人物的某种感情和性格特征。
侧面描写的作用:
第5段:插叙孔乙己“读过书”的经历---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
???由别人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性格。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身份,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表现作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矛盾心理。
侧面描写的作用:
第10节: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笔触由店内伸向店外。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侧面描写的作用:
第12节:写掌柜两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笔触由性格伸向命运
由说话人对孔乙己的冷漠态度,侧面表现了他的悲惨命运,不是因为欠钱没人会想起他,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
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精彩;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细节描写
的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
生活细节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
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景
环境描写及作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环境描写及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作品社会背景、环境氛围。
情
作者的感情
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理
句子或文章所蕴含或揭示的道理
欣赏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修辞角度分析
2、该句在文中的作用上分析(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上分析(豪放、婉约等)
4、用语、遣词准确传神上分析
5、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发上分析
6、作者描写的方法、角度上分析(听、视、嗅、味、触)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的三层次意思:
(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
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
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理解句子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还原法(比喻句)
2、返本法(结合中心)
3、追问法(追问和这个词有关的句子,得出其表意,深层含义。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4、扩借法(用它指什么?)
还原法
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例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归纳:
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是很幼稚。
返本法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意,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理解结尾句“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的含义?
归纳:
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挫折和困难,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追问法
通过表层义来挖掘其本义和象征义。
例句: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无限光明!
结合全文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归纳:“小橘灯”象征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