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考点详解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大意】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重要词语
考点四:文本品析
【中考传真】
【模拟演练】
目
录
【原文再现】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文题解读】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纱溪”“小庭花”等。
【作家作品】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
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背景信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抒发了奉命巡边的凄惘之情。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声,深秋季节,在遥远的边塞,应该用怎样的情怀去感受这一切呢!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在荒凉的营垒上升起,斜阳落在关塞破旧的城堡上旗杆的半腰,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中的幽恨几时能平!
【诗歌大意】
【结构图解】
上片:云山
北风
马嘶
下片:晚烟
荒戍垒
斜日
旧关城
凄惘之情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愁绪纷乱
——古今幽恨
【主旨点睛】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词人奉命巡边的凄惘之情。
【写作特色】
(1)以小词写豪迈,收放自如,委婉有致,细腻而敏锐。
马嘶声能被北风吹断,晚烟是“一抹”,残阳是“半竿”,这些都是从小处着手,于细腻处下笔,却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词人的豪迈之情。
(2)写景纯用白描,情景交融。
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字里行间流露出难以平静的恋乡、怀古之情。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作者是______,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____代满族词人。
纳兰性德
清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梳理】
考点二:名句积累
1.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的词句是: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3.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考点三:重要词语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身向云山那畔行(
)
(2)深秋远塞若为情(
)
(3)一抹晚烟荒戍垒(
)
(4)半竿斜日旧关城(
)
那边
怎样的
边防驻军的营垒
关塞上的城堡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夕阳西下,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考点四:文本品析
2.如何理解“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和路途的遥远。“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吹断”写出了北风的强劲、猛烈。边地北风,从来都声音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3.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北风呼啸,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声;深秋遥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渲染了边关荒凉萧瑟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奉命出塞的怅惘之情和迷茫情绪。
4.
请自选角度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的妙处。
①情景交融。“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②“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北方深秋之险恶,令人感受到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5.请自选角度赏析“深秋远塞若为情”的表达效果。
①情景交融。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
②“若为”,“怎为”的意思,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6.“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描绘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7.“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在这首词中起什么作用?
触景生情。词人运用了工整的对仗句勾勒出“远塞”(也即“荒戍垒”“旧关城”)的荒凉破旧景象,寓情于景,表现词人的凄苦与悲伤。
8.请自选角度赏析“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的表达效果。
①情景交融。这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抒发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②“一”“半”两个量词,写出了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的空阔荒凉,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9.谈谈你对“古今幽恨几时平”一句的理解。
直抒胸臆,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
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抒发了出塞远行的“幽恨”之情,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10.简要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片:主要描写行程,并点明时令与心情。
下片:抒发感情。
11.本词情景交融,请你说说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词人奉命巡边的凄惘之情。
12.全词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全篇除结句外皆为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情景交融。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13.这首边塞词通过刻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北风
晚烟
戍垒
斜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模拟演练】
1.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戍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抒发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C
2.请你展开想象,试着描绘“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的情景。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3.赏析词中的“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
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4.如何理解“古今幽恨几时平”所抒发的感情?
这一句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戍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感情真挚动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词人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
【解析】不仅仅是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悟,而且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D
2.简要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北方深秋之险恶,令人感受到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3.赏析“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边防驻军的营垒显得更加荒凉,夕阳照在关塞的城堡上。描写深秋边关萧索、寂寥的荒凉之景,寄寓了词人奉命出塞的怅惘之情。
4.这首词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吹断、深秋、远塞、晚烟、荒戍垒、旧关城写出了塞外的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