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山坡羊·骊山怀古》
考点详解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大意】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重要词语
考点四:文本品析
【中考传真】
【模拟演练】
目
录
【原文再现】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文题解读】
山坡羊,曲牌名。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骊山怀古,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的一首散曲。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
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其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现有当初的阿房宫台基残存。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小令。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
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站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华的宫殿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只见衰草萧疏,水流回环曲折。
那些战胜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了土。
【诗歌大意】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兴衰更替,直到现在)。
【结构图解】
写景抒情
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借事抒情
伤今
山坡羊·骊山怀古
【主旨点睛】
本曲从叙述阿房宫的焚毁入笔,对历代王朝无休止的攻伐征战予以谴责,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
【写作特色】
(1)运用典故。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
(2)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长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迁回地流淌。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3)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山坡羊”是______,“____________”是题目。作者_______,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____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________著称。
曲牌名
骊山怀古
张养浩
元
考点一:文学常识
豪放
【考点梳理】
考点二:名句积累
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
2.《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明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利的否定的句子是: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3.《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4.《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当时奢侈今何处
考点三:重要词语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
(2)至今遗恨迷烟树(
)
(3)至今遗恨迷烟树(
)
(4)列国周齐秦汉楚(
)
回环曲折
留下
遗憾
各国
1.引发作者怀古感伤的事物有哪些?
萧疏的野草、萦纡的流水以及那烟雾缭绕的树林。
考点四:文本品析
2.“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提到了哪两个历史人物?
秦始皇、项羽。
3.“骊山四顾,阿房一炬”传递出什么信息?
表明本曲确是作者亲临骊山有感而作,又显示出他视野的广阔,囊括了八百里秦川。曲中仅举出作者亲历的骊山和早已化为焦土的阿房宫,以典型概括一般,文字简洁,内涵丰富。
4.“当时奢侈今何处”强调了什么?
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沧桑巨变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后几句。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官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5.“草萧疏,水萦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现在的衰败景象——不见昔日宫殿,只见荒草萋萋,流水回旋弯曲,一片萧条景象。
加重了作者的怀古伤今之情。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6.赏析“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两句。
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便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的情况。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王朝的共同结局。
7.赏析“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灭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历代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8.说说你对“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的理解。
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寓含世事的无常。也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趣。
9.“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朝代的兴衰会被历史无情地冲淡。
10.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
打赢了的(项羽)把输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赢了的到头来也变成了泥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诗人谴责讽刺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权利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与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
11.请找出本散曲的中心句并分析所抒发的感情。
中心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诗人借凭吊骊山古迹,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封建王朝的更迭,无论成败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或:作者怀古伤今,借写封建王朝的更迭、兴衰,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世事无常,封建王朝无论怎样的盛极一时,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12.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争斗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或:作者怀古伤今,借写封建王朝的更迭、兴衰,寄寓自己对历史古今变化的感慨——世事无常,封建王朝无论怎样的盛极一时,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13.在这首曲中,作者感时伤怀,体验到了什么?
体验到了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
14.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议论的基础是: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
15.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用典。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
②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③借古讽今。讽刺元朝统治者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在夺得政权后更加奢侈,挥霍无度。
④对比。“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在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无论输赢,挥霍无度的王朝都会归于灭亡。
16.这首小令是运用什么方法抒发情感的?
①写景抒情。作者在骊山上远眺阿房宫遗址,遥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耗费大量财力建造阿房宫,但后来身死国亡,宏伟华丽的阿房宫也付之一炬,如今只剩荒草流水。作者借此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
②借事抒情。作者由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列国纷纭,但历代亡国的遗恨后人却往往忘却,得出无论是输还是赢,最后都回归大地,变成了泥土的结论。立意高远,发人深省。
17.作者在《山坡羊·潼关怀古》和《山坡羊·骊山怀古》的结尾都表明了主旨。试分析两支曲子表达主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山坡羊·潼关怀古》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替带给人民的苦难。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
比较阅读。
【甲】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模拟演练】
1.甲曲的中心句是: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乙曲的中心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请比较分析甲乙两首散曲在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甲:怀古伤今,借写封建王朝的更迭、兴衰,寄寓自己对历史变化的感慨——世事无常,封建王朝更迭、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乙:触景生情,怀古伤今,最后总结出一条历史规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作者的民本主义思想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3.甲乙两首散曲在内容安排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结合语句分析。
在内容上都可分为三层:写景、怀古、议论,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十分严谨。
甲散曲:先写“草萧疏,水萦纡”的景色,然后怀古“列国周齐秦汉楚”,最后议论:“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乙散曲:开头三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形势的险要;后四句“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怀古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最后生发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议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是帝王霸业的成败,还是万间宫阙的兴废,给百姓带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痛苦,一语道破了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4.甲乙两首散曲都借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试结合散曲内容,作简要分析。
甲曲中“草萧疏,水萦纡”写出了现在的衰败景象。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乙曲开头从写景入手,大处落墨,用“聚”和“怒”两个字,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气势雄浑的感情基调。
5.将本曲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一比较,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吊古抒怀的。
《山坡羊?骊山怀古》是从历史兴亡角度来吊古抒怀的。
(《山坡羊?骊山怀古》从人民的命运着眼,感叹历史上人民的深重灾难,概括列国诸侯的兴亡最终结果都成为一抔黄土。)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从人文关怀角度,结合当时统治者对百姓的态度来吊古抒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