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朝天子·咏喇叭》
考点详解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大意】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重要词语
考点四:文本品析
【中考传真】
【模拟演练】
目
录
【原文再现】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文题解读】
朝天子,曲牌名。咏,指以某种事物为题作诗词。喇叭,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张开,可以扩大声音。
【作家作品】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考试,故而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他的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是其一。王磐著有《王西楼乐府》其艺术风格轻俏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背景信息】
这首散曲创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时宦官当权,在运河上往来频繁,到各地搜刮民财,巧取豪夺。他们的官船一停泊,便大吹喇叭示威。老百姓以及官吏军人一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鱼肉百姓的鄙视和愤慨。
散曲
散曲是曲的一种形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包括散套、小令两种。散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互异,有别于散套。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②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③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知识链接】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遭遭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声望和社会地位。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诗歌大意】
军人听了军人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结构图解】
吹之声:曲小腔大
朝天子·咏喇叭
吹之功:抬高身价
吹之果:水尽鹅飞
借
物
咏
怀
【主旨点睛】
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对宦官误国的沉痛激愤之情。
【写作特色】
(1)语言轻俏诙谐。全篇诙谐调侃的语言,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2)咏物抒怀,有所寄托。这首散曲表面上写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宦官,揭露他们的罪行。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本事小而官腔十足”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吟咏喇叭的。作者形象地描绘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朝天子·咏喇叭》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人,______代散曲家。
王磐
明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梳理】
考点二:名句积累
1.《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了军民对宦官的痛恨之深的句子是: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2.《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朝天子·咏喇叭》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4.《朝天子·咏喇叭》中,揭露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行径及其恶果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考点三:重要词语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官船往来乱如麻(
)
(2)全仗你抬声价(
)
(3)全仗你抬声价(
)
(4)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
(5)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倚仗,凭借
声望和社会地位
同“什么”
比喻民穷财尽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
刻画了宦官狐假虎威、虚张声势的形象特点。
考点四:文本品析
2.曲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哪几句?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腔儿:腔调之意,道出了宦官与喇叭、唢呐的共同特征,揭露了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恶之态。
乱:表面写的是官船来往之频繁,实则侧面表现出官场的混乱和黑暗,表达人民对宦官酷吏的憎恨。
抬:抬高之意,与喇叭、唢呐特点相对应,暗含对比,讽刺了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的嘴脸。
4.简要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表达效果。
示例一:这句话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讽刺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对宦官的痛恨之情。
示例二: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官船喇叭声声的情景,刻画了宦官们仗势欺人、横冲直撞的情态,揭露了他们欺压百姓、鱼肉百姓的罪行。
5.如何理解“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军民对宦官的痛恨之深。“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点出“吹”的恶果,千家万户家破人亡,表达作者对宦官误国的沉痛激愤,点明了全曲主旨。
6.这首散曲主要采用拟人的写法,借助“喇叭”“唢呐”,巧妙地讽刺了哪一类人?
讽刺了当时社会中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宦官。
或:讽刺了当时社会中装腔作势、残害百姓的宦官。
7.这首散曲借助白描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讽刺宦官们装腔作势的丑态,从而揭露他们作威作福、残害人民的罪恶。
言语中流露出作者沉痛激愤的思想感情。
8.这首散曲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试作分析。
全曲在戏谑中抒憎恨之情,在诙谐中寓抨击之意,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其装腔作势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则把宦官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而在“全仗你拾声价”中,一个“抬”字用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9.这首散曲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语言上具有通俗易懂、讽刺性强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各题。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模拟演练】
1.全曲以“____”贯穿始终,“________”三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和共同特征,“_______”三个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和骄横神态描摹殆尽。
吹
腔儿大
乱如麻
2.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小”比喻___________
_________,“腔儿大”比喻______________,“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则比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宦官的地位低下
宦官仗势欺人
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3.请结合语句分析这首散曲的写作结构。
第一层:“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借喇叭、唢呐的特点讽刺宦官本事小而官腔十足。
第二层:“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讽刺宦官仪仗权势,作威作福。
第三层:“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4.这首曲中的“喇叭,唢呐”的特征是什么?用途又是什么?吹奏的结果怎样?
特征:曲儿小腔儿大。
用途:为官船抬声价,危害军民。
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5.“全仗你抬身价”句中的“抬”字用得好,好在何处?
准确地表现喇叭、唢呐是官船的帮凶,突出其品格的卑下。
6.找出这首散曲的中心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感情。
中心句:“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者采取拟人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也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或:作者对宦官当权、骚扰百姓愤愤不平。
7.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宦官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的情形。
8.文章末尾连用三个“吹”字的作用是什么?
末尾连用三个“吹”字,不仅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来往乱如麻”的官船的喇叭声声,更以诙谐的语调揭露出宦官鱼肉百姓的罪行。
9.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写那些宦官的丑态,以及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10.《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明代宦官大摆威风,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
人民的痛恨情绪
11.这首小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宦当权,骚扰百姓的愤愤不平之情。
12.这首曲中通过咏“喇叭,唢呐”,意在揭露和批判什么?
揭露和批判宦官害民。
13.“咏喇叭”的内容和表达主题是什么关系?
这是用借物咏怀的方法,借咏喇叭来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14.作者为什么选喇叭作为写作题材?
喇叭的特点是曲儿小腔儿大,吹的曲子很短,吹出的声音很响。宦官的特征是本事很小,官腔十足。喇叭能发高腔吓人,这和宦官的才小气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本质相似。
15.《朝天子·咏喇叭》的讽刺对象是(
)
A、沽名钓誉者
B、吹牛拍马者
C、贪官污吏
D、弄权的宦官
D
16.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散曲的首句渲染喇叭、唢呐极为响亮的声音,先声夺人,营造出一种乱哄哄的不安定的气氛。
B.“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对于喇叭声的反应,反映出当时腐败的官吏祸害百姓的行为已经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C.“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用比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D.“水尽鹅飞罢”的意思是: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C
【解析】作者采取拟人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17.下列对此散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散曲用词出神入化,如“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又如“乱如麻”三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的神态描摹殆尽。
B.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继写“吹”之功用,再写“吹”之恶果,表达了对“吹”的憎恨。
C.这首散曲借景抒情,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D.从语言看,这首散曲应是戏谑诙谐,讽刺尖刻辛辣,题材新颖。
C
【解析】这首散曲用的是“借物咏怀”的手法,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大摆威风,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
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而不是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18.对这首散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讽刺宦官仗势欺人的散曲。明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总揽大权,他培植羽翼,镇压异己,肆意掠夺民间土地、财物。《朝天子·咏喇叭》就是写的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B.“曲儿小腔儿大”,形象地写出了喇叭的特征:吹奏的曲子短短的,调门不是很高。这正如那些倚仗权势、鱼肉百姓、作威作福的宦官。
C.“官船来往乱如麻”,暗指统治阶级在疯狂地掠夺民间财物。
D.王磐的这首散曲,把宦官们装腔作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罪恶揭露得如此淋漓尽致,思想内容如此深刻,是难能可贵的。曲子题材新颖,构思巧妙,讽刺辛辣,确属佳作。
B
【解析】“调门不是很高”不正确,应为“调门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