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一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二单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草稿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1~6小题每题2分,7小题8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闭塞(sài)
皎洁(ji?o)
归省(shěng)
戛然而止(jiá)
B.蓦然(mò)
眼眶(kuàng)
撺掇(cuān)
惊心动魄(pò)
C.褶皱(zhě)
两栖(xī)
沼泽(zhāo)
大彻大悟(chè)
D.冗杂(róng)
缄默(ji?n)
喧嚷(r?ng)
目空一切(kōng)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次弟
农谚
迁徒
销声匿迹
B.骨骼
枯燥
跋涉
偷偷摸摸
C.盘旋
携带
雾蔼
天衣无逢
D.劳碌
镌刻
静慕
人情事故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A.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B.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C.有两种场合,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大彻大悟的感觉:一个是参加别人葬礼的时候,一个是到医院看望重症病人的时候。
D.因为要赶乘11点的飞机,我们无法登上泰山之巅,只能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满山遍野到处都是鲜艳的杜鹃花。
B.王明常常背着妈妈去医院看病。
C.是否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成绩好坏的关键。
D.广场上空奏起了胜利的凯旋乐曲。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
②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
③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
④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⑤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⑥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A.③⑤②①⑥④
B.⑤①②④③⑥
C.③⑥⑤①②④
D.⑤④③②①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诗经六义”中“雅”是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
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核舟记》中“核舟”上雕刻的出自《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C、《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诗人贺敬之.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柳宗元有《永州八记》传世。
7、按要求填写(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子、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蒹葭萋萋,
。
(2)
,悠悠我心。
(3)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
,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
,
”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
(5)正值万物复苏的春天,请写出两个描写春天的诗句:
,
。
语言综合运用(本题包含8~10题,共10分)
8.2019年终岁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发展如此迅速猛烈
,让人始料未及。适逢春节,挑战重重,但这场看不见
"
敌人"却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阻击战必须打赢!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勇于担当责任的人,因为责任的承担,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也是人存在的价值。开学以后,同学们将会重新聚在一起,聊聊这个假期的不同。我们以此为契机探讨责任这个话题,借此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自已的社会责任。
(1)1801班就此主题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为此次班会的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2)为更好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初二各班开展了“知识守护生命”系列活动,除了开展演讲比赛之外,请你为其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9.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2分)
旦:日从地出,表示天亮。
東:“东”的繁体,日在木中,表示日升东方。
杲: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
杳: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4分)
(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这段话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的斗争生活。(2分)
(2)下面对《昆虫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B.《昆虫记》的作者是英国人法布尔,该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C.《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这些虫为清道夫。
三、阅读(本大题含11~25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1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芳草鲜美
③屋舍俨然
④便要还家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C.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D.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2分)
阅读语段,完成第17-20题。(共10分)
火山喷发
①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更是一种自然灾害。
②猛烈的火山喷发可高达数万米,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导致人员和牲畜大量死亡。喷发时所产生的大量火山灰会弥漫空中,遮天蔽日,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农作物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物种的灭绝。6500万年前恐龙之所以灭绝,很有可能是火山喷发导致的。
③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如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周围是西西里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尽管埃特纳火山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居民们还是不愿撤离故土,远走他乡。原因是火山喷吐出来的火山灰铺积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火山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作为地质科学研究的标本。此外,火山地质总是能形成壮美奇特的景观,成为旅游胜地。火山还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1973年,在日本西之岛附近,因海底火山喷发而从水下冒出一块陆地,日本人马上正式命名为西之新岛,一次增加了0.24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④火山喷发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当岩浆受到巨大的压力时,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喷发。
⑤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的唯一办法。科学家对火山爆发问题的研究,常常得益于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许多动物往往在火山爆发之前就纷纷逃离远去,似乎知道大祸即将临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在火山爆发之前会开花,当地居民把它叫做“火山报警花”。科学家们正深入研究火山活动的规律,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尽可能降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危害。(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7.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火山喷发这一地质现象?(2分)
1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的唯一办法。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恐龙灭绝,是因为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弥漫空中,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
B.海底火山喷发为一些国家增加人们居住的地方,这是火山所在地人烟稠密的原因之一。
C.本文应用准确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介绍火山喷发这奇特的地质现象,通俗易懂。
D.科学家研究火山地区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是预报火山喷发的唯一办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1-25题。(共14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2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2分)
(1)“我”想吃螃蟹;
(2)
;(3)
母亲发现螃蟹:(4)
;(5)母亲放下螃蟹。
2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2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4、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4分)
2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四、写作(50分)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总有一些人和事,给你的心灵烙下了深刻的印迹。如电闪雷鸣,如阳光雨露,如山重水复,如柳暗花明。想起它,会使你感到或激奋、振作,或羞愧、内疚、留恋……
请以“留在心头深处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区十一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二单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草稿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1~6小题每题2分,7小题8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闭塞(sài)
皎洁(ji?o)
归省(shěng)
戛然而止(jiá)
B.蓦然(mò)
眼眶(kuàng)
撺掇(cuān)
惊心动魄(pò)
C.褶皱(zhě)
两栖(xī)
沼泽(zhāo)
大彻大悟(chè)
D.冗杂(róng)
缄默(ji?n)
喧嚷(r?ng)
目空一切(kōng)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次弟
农谚
迁徒
销声匿迹
B.骨骼
枯燥
跋涉
偷偷摸摸
C.盘旋
携带
雾蔼
天衣无逢
D.劳碌
镌刻
静慕
人情事故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C
)(2分)
A.A.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B.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C.有两种场合,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大彻大悟的感觉:一个是参加别人葬礼的时候,一个是到医院看望重症病人的时候。
D.因为要赶乘11点的飞机,我们无法登上泰山之巅,只能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满山遍野到处都是鲜艳的杜鹃花。
B.王明常常背着妈妈去医院看病。
C.是否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成绩好坏的关键。
D.广场上空奏起了胜利的凯旋乐曲。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2分)
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
②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
③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
④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⑤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⑥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A.③⑤②①⑥④
B.⑤①②④③⑥
C.③⑥⑤①②④
D.⑤④③②①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诗经六义”中“雅”是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
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核舟记》中“核舟”上雕刻的出自《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C、《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诗人贺敬之.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柳宗元有《永州八记》传世。
7、按要求填写(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子、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
(5)正值万物复苏的春天,请写出两个描写春天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语言综合运用(本题包含8~10题,共10分)
8.2019年终岁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发展如此迅速猛烈
,让人始料未及。适逢春节,挑战重重,但这场看不见
"
敌人"却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阻击战必须打赢!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勇于担当责任的人,因为责任的承担,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也是人存在的价值。开学以后,同学们将会重新聚在一起,聊聊这个假期的不同。我们以此为契机探讨责任这个话题,借此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自已的社会责任。
(1)1801班就此主题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为此次班会的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答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庚子鼠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遭遇战不期而至。作为中学生,我们面对疫情,自主管理是责任,自觉遵守是担当,自觉学习是使命!只有具备扎实科学文化知识和奋斗的精神,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在防控疫情中能够用自己小小肩膀挑起大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负责!(言之有理即可)
(2)为更好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初二各班开展了“知识守护生命
(?http:?/??/?www.?/?link?url=GaOyY13M_CSAOHvAq3zrUKpq2sZ-K5S2IBOFysSdjTcIjdl8IeBBReQ-rTzmZFy9p-6GDXAK2nNy5_a8DH1Z9vOJ4xV2PipQVn8RDy_uc2q"
\t
"https:?/??/?www.?/?_blank?)”系列活动,除了开展演讲比赛之外,请你为其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答案】诗歌朗诵会、办手抄报、办黑板报、作文比赛等
9.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2分)
旦:日从地出,表示天亮。
東:“东”的繁体,日在木中,表示日升东方。
杲: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
杳: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在木下,表示昏暗(黄昏、天黑了)。
10.名著阅读(4分)
(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这段话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的斗争生活。(2分)
(2)下面对《昆虫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B.《昆虫记》的作者是英国人法布尔,该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C.《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这些虫为清道夫。
三、阅读(本大题含11~25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1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2分)
例:(1)好就好在这首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安慰和鼓舞。(大意对即可得分)
(2)运用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①对……感到诧异
②芳草鲜美
②
新鲜美好
③屋舍俨然
③
整齐的样子
④便要还家
④同“邀”,邀请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2分)
A.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C.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D.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2分)
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桃花源人希望过和平安定的生活,不想被外面的人打扰。
阅读语段,完成第17-20题。(共10分)
火山喷发
①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更是一种自然灾害。
②猛烈的火山喷发可高达数万米,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导致人员和牲畜大量死亡。喷发时所产生的大量火山灰会弥漫空中,遮天蔽日,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农作物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物种的灭绝。6500万年前恐龙之所以灭绝,很有可能是火山喷发导致的。
③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如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周围是西西里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尽管埃特纳火山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居民们还是不愿撤离故土,远走他乡。原因是火山喷吐出来的火山灰铺积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火山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作为地质科学研究的标本。此外,火山地质总是能形成壮美奇特的景观,成为旅游胜地。火山还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1973年,在日本西之岛附近,因海底火山喷发而从水下冒出一块陆地,日本人马上正式命名为西之新岛,一次增加了0.24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④火山喷发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当岩浆受到巨大的压力时,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喷发。
⑤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
(?http:?/??/?www.?/?s?q=%E7%81%AB%E5%B1%B1%E7%81%BE%E5%AE%B3&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的唯一办法。科学家对火山爆发问题的研究,常常得益于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许多动物往往在火山爆发之前就纷纷逃离远去,似乎知道大祸即将临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在火山爆发之前会开花,当地居民把它叫做“火山报警花”。科学家们正深入研究火山活动的规律,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尽可能降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危害。(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7.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火山喷发这一地质现象?(2分)
【答案】什么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危害和益处,火山喷发的原因,加强火山喷发的预报。
1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①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
②具体列举了日本西之新岛的例子,列举了一组数字
③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火山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
(?http:?/??/?www.?/?s?q=%E7%81%AB%E5%B1%B1%E7%81%BE%E5%AE%B3&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的唯一办法。
【答案】①不能
②“唯一”是仅此一种的意思,起限制用作
③该词准确地说明了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防止火山灾害除了加强预报,没有其他办法,如果删去,则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
④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恐龙灭绝,是因为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弥漫空中,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
B.海底火山喷发为一些国家增加人们居住的地方,这是火山所在地人烟稠密的原因之一。
C.本文应用准确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介绍火山喷发这奇特的地质现象,通俗易懂。
D.科学家研究火山地区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是预报火山喷发的唯一办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1-25题。(共14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2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2分)
(1)“我”想吃螃蟹;
(2)母亲翻找螃蟹;(3)
母亲发现螃蟹:(4)母亲捞起螃蟹;(5)母亲放下螃蟹。
2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①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
②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
③母亲爱子心切。
2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①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
②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
③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24、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4分)
【答案】“咬牙”是因为母亲作出带走母蟹的决定非常艰难;
“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捉走母蟹,但为了孩子不得不硬着心肠这样做。
2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案】一是指母亲的爱子之心;
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四、写作(50分)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总有一些人和事,给你的心灵烙下了深刻的印迹。如电闪雷鸣,如阳光雨露,如山重水复,如柳暗花明。想起它,会使你感到或激奋、振作,或羞愧、内疚、留恋……
请以“留在心头深处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