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拔高测试试题(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拔高测试试题(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4 10:11:45

文档简介

区十一中八年级下学期四单元
语文答案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卑鄙
(bì)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挑拨离间(jiān)
B.亢奋(kàng)
束缚(fù)
羁绊(jì)
可乘之机(chèng)
C.龟裂(jūn)
狩猎(shòu)
彷徨(páng)
忧心忡忡(chōng)
D.簌簌(shù

两栖(qī)
迁徙(x?)
强词夺理(qi?ng)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震憾
扶植
襁褓
人情世故
B.斡旋
农谚
浩劫
消声匿迹
C.缄默
诬蔑
憔粹
不修边幅
D.缅怀
枷锁
狡辩
不知所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对教练的话阳奉阴违,以至于战术运用一团糟,令大家气愤不已。
B.面对金融系统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代表已经达成一致,将呼吁共同采用全球性解觉方案,应对危机。
C.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D.青少年时期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正是如日中天的阶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只要你带着善意而温柔的双眸去感受和观察这个世界,你就会从喧嚣繁琐中感到温馨的柔和。
D、有媒体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扩大到现在的两倍,总值达594亿美元(约合3925.4亿元人民币)。
5、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从人类优秀的文化宝库中探求真知
②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素养和气质
③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它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心理、艺术等人文方面的广泛内容
⑤经典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⑥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④③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母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7、诗文默写,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2)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3)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抒写梅花纵使凋落于地,成为尘埃,仍香气不改,精神犹在,以此体现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高尚人格的诗句是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体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的诗句是


(5)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运用:(8分)
8、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名著引领我们的人生。我校将举办以“名著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4分)
做主持人:假如你是本次“名著伴我行”演讲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开场白。(2分)
(2)材料探究:就中学生名著阅读状况,曲靖某中学展开了一次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表,请你根据表格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调查内容
喜欢娱乐杂志、报纸、武侠小说、卡通漫画等书籍
喜欢名著的缩写本
喜欢网络小说
喜欢经典名著
百分比
67%
12%
12%
9%
探究结果:
9、名著阅读:(4分)
我校开展“名著推荐墙”活动,要求同学们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推荐给其他同学。请你仿照示例,按要求完成推荐。
示例:《水浒传》——梁山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显英雄本色。
推荐:《傅雷家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诗词鉴赏:(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这首诗的首联写送别之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可从修辞、炼字、观赏角度等分析)(2分)
11、颈联中你如何理解“浮云”、“落日”这两个意象,这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4分)
(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2)讲信修睦(培养)
(3)男有分,女有归(
女子出嫁

(4)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表现(基本特征)?(2分)
15、结合全文,说说什么是“大同”和“大道”,它们之间关系如何?(2分)
(2分)
(三)议论文阅读:(12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着围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的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⑦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常常会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文章开头引用翁同龢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8、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19、议论文语言要准确严谨,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
20、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四)记叙文阅读:(14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
许东林
①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②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
③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④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是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后来,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书依然是借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⑥如今,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
⑦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选自2014年1月22日《滁州日报》,有改动)
21.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时光”指什么时候?(2分)
22.选文中“我”读李清照和苏轼及黛玉之死时心境有何不同?(3分)
23.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
24.作者在第⑤段写“我”与“体己的女同学”如“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密谋”与“各自的荷西远走天涯”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3分)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的原因?(3分)
四、作文:(50分)
26、花儿有了雨露的滋润,色彩更加绚丽;孩子有了母亲的呵护,成长更加快乐;生活有了坚定的信念,步履更加矫健……因为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一个人,一段情,一本书,一处景,一首歌……曾深深的感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有你,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区十一中八年级下学期四单元
语文答案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卑鄙
(bì)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挑拨离间(jiān)
B.亢奋(kàng)
束缚(fù)
羁绊(jì)
可乘之机(chèng)
C.龟裂(jūn)
狩猎(shòu)
彷徨(páng)
忧心忡忡(chōng)
D.簌簌(shù

两栖(qī)
迁徙(x?)
强词夺理(qi?ng)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
.震憾
扶植
襁褓
人情世故
B.斡旋
农谚
浩劫
消声匿迹
C.缄默
诬蔑
憔粹
不修边幅
D.缅怀
枷锁
狡辩
不知所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他对教练的话阳奉阴违,以至于战术运用一团糟,令大家气愤不已。
B.面对金融系统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代表已经达成一致,将呼吁共同采用全球性解觉方案,应对危机。
C.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D.青少年时期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正是如日中天的阶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只要你带着善意而温柔的双眸去感受和观察这个世界,你就会从喧嚣繁琐中感到温馨的柔和。
D、有媒体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扩大到现在的两倍,总值达594亿美元(约合3925.4亿元人民币)。
5、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C
)
①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从人类优秀的文化宝库中探求真知
②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素养和气质
③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它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心理、艺术等人文方面的广泛内容
⑤经典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⑥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④③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母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7、诗文默写,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3)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抒写梅花纵使凋落于地,成为尘埃,仍香气不改,精神犹在,以此体现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高尚人格的诗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体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语文综合运用:(8分)
8、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名著引领我们的人生。我校将举办以“名著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4分)
做主持人:假如你是本次“名著伴我行”演讲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开场白。(2分)
示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阅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名著吧!
(2)材料探究:就中学生名著阅读状况,曲靖某中学展开了一次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表,请你根据表格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调查内容
喜欢娱乐杂志、报纸、武侠小说、卡通漫画等书籍
喜欢名著的缩写本
喜欢网络小说
喜欢经典名著
百分比
67%
12%
12%
9%
探究结果:中学生喜欢阅读经典名著的人数过少。
9、名著阅读:(4分)
我校开展“名著推荐墙”活动,要求同学们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推荐给其他同学。请你仿照示例,按要求完成推荐。
示例:《水浒传》——梁山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显英雄本色。
推荐:《傅雷家书》——示例: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谱家书典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示例:保尔勇敢坚强,坚贞不屈,铸钢铁意志。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诗词鉴赏:(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这首诗的首联写送别之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可从修辞、炼字、观赏角度等分析)(2分)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或动静结合)。
11、颈联中你如何理解“浮云”、“落日”这两个意象,这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浮云”漂浮不定,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隐喻诗人对朋友难舍之情。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表达了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4分)
(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2)讲信修睦(培养)
(3)男有分,女有归(
女子出嫁

(4)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表现(基本特征)?(2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安居乐业,人尽其力,货尽其用;③无犯罪现象,社会安定,夜不闭户,精神愉悦。
15、结合全文,说说什么是“大同”和“大道”,它们之间关系如何?(2分)
(2分)答:“大道”指的是儒家推崇的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大同”指的是人尅社会的最高形态,一种理想社会。
关系:统治者实行大道,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定、和谐的大同社会之中。
(三)议论文阅读:(12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着围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的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⑦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常常会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文章开头引用翁同龢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①引出论点: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8、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①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②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开阔视野;③培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19、议论文语言要准确严谨,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
不能删去,“很大程度”指“相当一部分、绝大部分”,起修饰限制作用。在生活实际中,造成惊慌失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最主要的原因“心里没底”“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还有其他特殊原因,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词语,语言更符合实际,更准确严谨,所以不能删去。
20、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诸葛亮《诚子书》中的话表明静气需要正气支撑,有力论证了培养静气需要善养正气的观点。
(四)记叙文阅读:(14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
许东林
①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②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
③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④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是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后来,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书依然是借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⑥如今,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
⑦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选自2014年1月22日《滁州日报》,有改动)
21.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时光”指什么时候?(2分)
少年时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22.选文中“我”读李清照和苏轼及黛玉之死时心境有何不同?(3分)
读李清照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
读苏轼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读黛玉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
23.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们比作老鼠,将我们写的诗比作不成熟的“青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分享自己写的诗时的激动兴奋。
24.作者在第⑤段写“我”与“体己的女同学”如“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密谋”与“各自的荷西远走天涯”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年少的我们对读书的痴迷以及三毛的作品给我们的巨大影响。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的原因?(3分)
少年时期沉湎于读书的那段悠长的时光,让作者的知识得到积累,并在书香的浸润中,获得了阅读的大快乐,丰富了作者的情感。
四、作文:(50分)
26、花儿有了雨露的滋润,色彩更加绚丽;孩子有了母亲的呵护,成长更加快乐;生活有了坚定的信念,步履更加矫健……因为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一个人,一段情,一本书,一处景,一首歌……曾深深的感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有你,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