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4 10: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__八___年级_语文__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活动二:这两篇选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在的推理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逻辑链条,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事例说明文层层推论、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预设: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理解“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学习这两篇文章,只要梳理出文章的说明顺序,就能够梳理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概述说明顺序就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该活动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然后在交流中解决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最后“以言传言”,能够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的说明顺序。
参考示例:《恐龙无处不在》:本文首先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提出恐龙遍布世界各地;然后提出疑问,南极气候不适于恐龙生存。接着提出推断,大陆漂移造成恐龙的迁移。然后从泛大陆的形成与分裂时间与恐龙出现、灭绝存在时间的契合。最后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地壳运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本文首先提出恐龙灭绝的两种观点“撞击说”和“火山说”。然后根据苏联科学家发现“斯石英”出现的原理和性质,然后分析斯石英存在于大自然沙子被强烈挤压且没有极高温的地方,根据火山活动地区不存在斯石英,从而排除斯石英由火山喷发造成。
活动二:设计意图: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这一课重要教学目标。因此,要让学生从“科学研究”领域走向生活,从特殊走向一般,从中抽象出“联系”的思维观。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获取信息,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2.?梳理文章内在逻辑顺序,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3.?读写结合,学写简单事理说明文。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获取信息,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教学
难点
梳理文章内在逻辑顺序,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核心素养
课型
有无课件
其它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活动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教学追问: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难,但学生多以“刷题”思维解决问题,止步于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如下引
导:(1)探究这两篇文章说明的事理,请你用两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对你的启发。(2)从课文走向生活,用自己的话说启发,你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问题,比较分析两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__八__年级__语文___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最后,作者根据亚丽桑那大学发现恐龙灭绝年代的岩层中含有斯石英原子排列。从而推断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运动,而应该是撞击。
教学追问:(1)两篇文章说明顺序的梳理,你对事理说明文有哪些认识呢?可从文章结构、语言风格、选材等角度思考。(2)这两篇文章,如果从逻辑严密的角度看,哪一篇存在逻辑漏洞呢?
活动四:迁移运用任务情境:学生根据下列材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事理说明文,向小学五年级的妹妹或弟弟讲述“三星堆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推荐材料:(1)《三星堆和中原文明,到底有没有关系?》(来源:也可自话)(2)《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出自《光明日报》,作者:霍巍)(3)《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明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出自《新华网》)。
活动三设计意图:追问(1)旨在让学生归纳事例说明文的特点,比如文章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语言风格,事理说明文由于受专业性限制,读者接受起来比较难懂,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活泼自由;选材上要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寻找科学研究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追问(2)是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从表面上看,这两篇文章似乎逻辑思路非常严密,但仔细辨析,我们不难发现《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在逻辑推理上存在漏洞。比如亚丽桑那大学发现恐龙灭绝年代的岩层中含有斯石英。如果以此证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运动,而应该是撞击。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即该区域是6500万年巨大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区域。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说明该区域的斯石英原子排列来源于外星球撞击。?
(4)《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王朝关系“三问”,听听考古大咖王巍怎么解说》(出自《河南日报》)写作建议:(1)建议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构思文章;(2)如果需要运用所给的材料,建议你一定用自己的话转述,而不是直接拿来;(3)为了增强说服力,建议你采用多种权威资料,而不是“孤证”证明。
设计意图:该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但与课文还是有所不同。课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寻找内部联系,而该活动是在同类事物中寻找内部联系。“类中求同”与“异中求同”相比,在思维上需要更加谨慎、严密的思维,推荐的四篇文章皆有涉及。同时,推荐的阅读材料关注时事,形式多元,有自媒体文章、学者理论文章、记者采访稿等,阅读量大,信息丰富,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转化信息的能力;另外,所选文章语言风格不尽相同,学生仔细阅读会有体会。
分层作业
背诵 :A 全部 B 基础题 作业本:知识点整理
板书设计
反思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