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23 12:1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方法与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桃子图片、圆片、小棒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教学例1。
激趣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今天孙悟空从花果山带来一些桃子,让猪八戒分给孙悟空和猪八戒,你们猜猜猪八戒会怎样分呢?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汇报)孙悟空同意猪八戒的分法吗?那么你觉得孙悟空会怎么分呢?(指名学生汇报)
交流:你们喜欢谁分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孙悟空分的呢?
(这样分公平、两堆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说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小黑板: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生齐读2遍)
小黑板:
1.把6个桃子分成( )份,每份都是( )个。
2.把6个桃子分成( )份,每份都是( )个。
3.把6个桃子分成( )份,每份都是( )个。
师引导: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师: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请拿出6个圆片摆出你的分法。但一定是平均分哦!每份分的同样多。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6个桃子每2个放一堆,可以放3堆。(教师引导说。)每份几个?(2个)分出了几份?(3份)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也就是把6个桃子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
师: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是)
观察每堆桃个数怎么样?(同样多)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生2:把6个桃子每份放1个,可以分出6份。
师:是平均分吗?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小朋友,你们认识了平均分吗?(补充课题:认识)师:那老师来看看你们是不是像孙悟空一样有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
师: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平均分吗?
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解决了6个桃如何平均分好的问题,老师非常高兴,现在老师带来了8个桃,要奖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老师分桃给小朋友,得到桃的小朋友请上台来。) 师:下面你们来分一分,好吗?小黑板: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人。
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圆片,动手分一分。(老师巡视)
指名汇报:生1: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请同学上台来分一分好吗?
老师:我们把每一份圈一圈。你是怎么圈的?
学生汇报:生1:我是每2个圈1份,圈出了4份。
师:你会填空吗?一起大声把你的答案完整地读出来!(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人。)
3.教学“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现在老师想带你们玩小棒游戏,好不好?拿出你的12根小棒。小黑板;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学生独立分) 汇报交流:请同学上台分一分。“每几根一份,分成了几份?”填空。
师:每份同样多吗?是平均分吗?
师:12根小棒还能怎样平均分?(自己动手分一分。老师巡视。)
谈话:很好,接下来,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学生分)分成了几份?每份的根数都同样多吗?(学生回答)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学生分)分成了几份?每份的根数都同样多吗?(学生回答)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分成几份?小黑板相机出示:
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提问:你觉得这里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板书:每几个一份的分)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平均分的问题。
学生交流。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2题
师:为了奖励大家这么爱动脑筋,孙悟空准备再拿出一些好吃的食品奖励给大家。看,孙悟空拿出了什么?(图片出示饼干)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孙悟空带了多少块饼干。(10个)
师:孙悟空打算怎样分饼干?(前2个饼干被圈出来)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每2块一份。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想一想,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分成了几份呢? 生:分成了5份,每两块圈一个圈,一共5个圈。
请同学们打开书43页,在书上先圈一圈,再填空。独立完成第(2)、(3)题,老师巡视指导,交流反馈。
三、全课小结,回味“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还可以按每几个一份地分。
作业设计: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每几个一份的分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用同学们喜欢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和孙悟空引入,根据同学们已了解的猪八戒贪吃,孙悟空公正的个性层层推进,创设“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了“趣中学”的快乐学习模式。在认识了平均分后,让学生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2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让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学生能够自发地从实践操作中得出“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是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深刻,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班班通,我就用图片、小黑板、纸圆片、小棒等常规教具、学具进行教学活动,不过孩子们非常给力,课堂上发言积极,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