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
2.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葡)亨利王子非洲西海岸探险、殖民
1419-1460
(西)哥伦布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美洲)
1487
(葡)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好望角
1492
1519-1522
(西)麦哲伦环球航行
1497
(英)卡伯特父子到达北美洲纽芬兰岛
1594-1597
1497-1498
(葡)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
1642-1643
(荷)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18世纪中后期
(英)库克三次太平洋探险,北到白令海峡,南至南极
17世纪初
(荷)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1728
(俄)维图斯.白令穿越白令海峡 (注:俄罗斯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荷)巴伦支在北冰洋地区航行
1577-1580
(英)德雷克环球航行(曾到达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405-1433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前2世纪
丝绸之路(中国-中亚、西亚、北非,红海、地中海-欧洲)
1534-1536
(法)卡蒂埃到达北美洲拉布拉多半岛
复习巩固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口迁移
教材: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1.根据材料概括人口迁移的原因与表现
(1)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促进
(2)表现:
①欧洲人入侵、大批来到美洲
②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③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④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有族群混合现象。
史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2.根据材料概括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促进美洲开发;
②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③促进世界物种交换。
①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
②印第安人灭顶之灾;
③黑奴贸易罪恶深重;
④导致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消极影响: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口迁移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①从欧亚到美洲: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②从美洲到世界: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物种交换
[镜头穿帮]
在新版的电视剧《寻秦记》第二集中,古天乐饰演的项少龙在一对老夫妇家借宿一晚,临行前人家送他一包地瓜用以充饥。
新《水浒传》的第一集中,宋江和公孙胜在打斗时是在一片玉米地里。
不少网友指出,实际上原产于美洲墨西哥一带的玉米和地瓜,大约在16世纪中期才被中国开始引进,战国时期没有地瓜,宋朝时中国也没有玉米,《寻秦记》让中国的地瓜至少提前生长了2000年。新《水浒传》让中国玉米至少提前生长了500年。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物种交换
1.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3.危害:传染病造成原住居民的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统治的重要原因。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疾病传播
思考:全球物种大交换对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促进新物种的产生;
2.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等地,促进当地粮食种类丰富,有利于粮食产量增长,从而促进人口的增长;
3.物种的大交换也促使了环境的改变,例如外来生物的入侵,改变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也促使研究新物种的生物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大
西
洋
贸易
大平
洋
贸易
印度洋贸易
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商品世界性流动
亚洲东方贸易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
欧洲人占优势
金银——丝、茶、香料、瓷器、纺织品等。
“三角贸易”
欧洲制造品——非洲黑奴——美洲金银棉花烟草毛皮等。
1.葡萄牙的澳门中转贸易: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参与中日丝银贸易丝瓷——白银。
2.西班牙的横跨太平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明朝白银货币化。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商品世界性流动
欧洲
非洲
初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枪支、纺织品、果酒、烟草、杂货)到非洲“换取”奴隶
美洲
中程:
运黑人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烟草蔗糖到欧洲
大
西
洋
市场
带来巨额财富
创造原始资本积累
劳动力丧失
社会结构打破
长期落后
带动殖民地
经济开发
种植园经济兴起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1)对非洲、美洲: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同时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2)对欧洲:推动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和不同文明的相互联系和交流。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大西洋“三角贸易”的“罪恶”和“曙光”。
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商品世界性流动
1.原因:
(1)葡萄牙:16 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
(2)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
2.表现:
教皇子午线平面示意图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 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三、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
1
2.表现:
(3)其它国家:17 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法国的殖民扩张(1763年前)
三、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
1
2.表现
三、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
3.影响
(1)对美洲和非洲:
(2)对亚洲: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
材料1 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的进步……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马克思
材料2 “欧洲人随身带来的病菌乃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在加勒比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土著部落居民在不到50年的时间被扫荡殆尽。到1650年,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的人口从原来到2500万萎缩到150万。安第斯山脉的印加文明人口从900万减少到60万。”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3“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的到来前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三、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
3.影响
①商业革命: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对欧洲:
内容
表现
商品种类
增多,如美洲的烟草、咖啡、玉米、马铃薯等,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欧洲的山羊、毛织品
经营方式
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
贸易中心
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贸易范围
扩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情况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情况
商
业
革
命
三、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
3.影响
②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③社会变革:欧洲获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3)对欧洲: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金银价格下降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地主)财力地位——下降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三、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对外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四、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人口迁移
物种交流
疾病传播
商品流动
背景
表现
影响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
全球性流动
早期殖民扩张
课堂小结
1.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2.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D.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
D
课堂练习
3.“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用欧洲的契约工人,但是,他们的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引发了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奴隶贸易???????????? D.工业革命
C
4.《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的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价格革命的发生 B.东方商品的输入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资产阶级的剥削
A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