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学案(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学案(岳麓版历史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1 22:14:52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的
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2)从“鱼”字的
演变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草书
楷书
行书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商代
商周
秦朝
秦朝
春秋战国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广泛频繁
小篆
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文字紊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②秦始皇为消除混乱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
措施: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
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设问1:为什么秦统一六国后要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设问2: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这种措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
合作探究
(1)材料:
(2)推动者:
(3)工具: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具有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的士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1、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
(阅读31---32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文 房 四 宝
朝代 发展阶段 时代背景(经济、政治) 书法家 书体 艺术特色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代 ——
明代 —— ——
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工具的改进。
王羲之
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
草书
楷书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法度、理论成熟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苏黄米蔡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自觉阶段
虚玄灵动
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
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2、你赞同以下的那种观点?
1)、政治不稳定,经济欠发展,文化繁荣。
2)、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结论: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你能举例说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吗?
秦绎山刻石(小篆)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 《平安帖》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王羲之(303-361)
考考你: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
1、《兰亭序》
王羲之(晋)
2、《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
3、《黄州寒食帖》
苏轼(宋)
张旭 《肚痛帖 》
怀素《论书帖》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
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
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
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
“颠 张 狂 素”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
欧阳询(初唐)
颜真卿(中唐)
柳公权(晚唐)
秀雅精准
豪迈雄壮
挺拔瘦硬
考考你: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欧阳询(唐) 柳公权(唐) 颜真卿(唐) 赵孟頫(元)
《九成宫醴泉铭》 《玄秘塔碑》 《颜勤礼碑》 《三门记》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
蔡襄“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国内新闻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三、印宗秦汉
1、秦汉——标志性的时期
马充私印
殿中司马
淮阳王玺
雍容大度
方正质朴
2、宋元入画
体现了实用性,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3、明代中叶后,篆刻成为与书法、绘画并立的艺术门类.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齐白石
邓石如
吴昌硕
文彭
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图画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2、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
3、中国的书艺历程:
条件:
历程:
A、秦篆汉隶 B、魏晋南北朝时 C、东晋
D、隋唐 E、宋代: F、明代:
特征:
4、中国篆刻艺术:
秦汉
宋元
明清
行书
草书
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











猪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编制: 审核: 审批: 时间: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汉字起源及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汉字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概括文字的发明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字的演变与书法的关系,认识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认识到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古代书法艺术,体会中国古代艺术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自信心。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中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能自主探讨归纳右栏相对应的问题。
2.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就本课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与探讨,并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为课堂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贮备。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归纳提高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发展历程:(1)起源:早在 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2)演变:商代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3)书同文; ①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过程:到 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 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 也得到推广。③意义:文字的推广对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材料: 、 的单体汉字的出现,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注准备了很好的材料。(2)动力: 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3)文具: 等文具的改进。2、书法特点:(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2)通过自由变化的 和疏密得宜的 ,将绘画艺术的 和书写的 有机融合。3、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 和 都具有书法的美感,都是 文字。(2)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①主要原因:汉末 , 形成。②代表:书圣 的《 》被誉为“ ”。(3)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①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②特点:既有 的草书,也出现了 的楷书, 日趋成熟。③代表:草书大家: 、怀素;楷书大家:颜真卿、 。(4)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①特点:推崇 书法风范,追求 而忽略 ,倡导“ ”。.②主要原因:宋代重文, 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③代表: 、 、米芾、蔡襄。(5)明代:①更加强调 的创造。②主要原因:社会进一步 、 。4、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 篆体入印。到思想活跃的 以后,篆刻发展为与 、 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1、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2、汉字发展成为书法的条件是什么?3、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其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知识拓展】: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①魏晋以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②魏晋时期,由隶书延伸出的楷书、行、草,通过众多书法家自觉努力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越实用功能。
③社会发展决定书艺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④个性化趋势明显。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旭草书 颜真卿《多宝塔碑》
观察上述两图,说明张旭和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材料三 明代,几乎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徵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3)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有效练习】
一、选择题: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 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 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 已经全部识读;
D 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A 小篆 B 隶书 C 金文 D 楷书
3、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据你推测,汉瓦上的文字的字体是:
A 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4、秦始皇能书同文的根本条件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国家的统一
C 文字的多样性 D 小篆适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5、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A 汉字自身的特点 B 知识群体的形成
C 书法工具的改进 D 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
6、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 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 讲究法度与规范
C 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 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特征
7、宋代书法的特征是:
A 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 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C 讲究法度与规范
D 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8、中国古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并且强调个性化创造是在:
A 魏晋南北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代
9、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 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10、文字发明的最大意义是:                    
A 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B 丰富了人类文化
C 新创了一种艺术形式 D 其过程具有神秘色彩
【作业布置】:《非常学案》P8 1----8
【学后反思】
第7课习题参考答案:
1——5 BACBD 6——10 BDDAA
合作探究:
1)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颜真卿所作的楷书端正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质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
唐朝书法特点:唐朝统一,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等的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2)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