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一定时期的文化艺术总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又源自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化总有其特定的社会表情或者是时代标签。
理论基础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一)《诗经》
1、时间:
2、内容:
3、特点:
西周初期——春秋中期
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
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4、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写实)的传统。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风: 《诗经》现实主义源头
骚: 《离骚》浪漫主义源头
1、特点:
2、代表人物:屈原 《离骚》
瑰丽华美,多用楚语楚声,想像奇特,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二)楚辞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司马相如《上林赋》
1、特点:铺陈辞藻、文采华丽、散文韵文并用。
2、社会根源: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奢靡之风盛行。
3、代表人物:司马相如《子虚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三)汉赋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时期 代表人物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王勃、陈子昂
高适、岑参
孟浩然、王维
李白
杜甫
(边塞诗人)
(山水诗人)
(诗仙)
(诗圣)
白居易
杜牧、李商隐
(小李杜)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一)唐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诗歌:善于夸张,语言豪放,富有想象力。
体现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浪漫主义李太白
“诗圣”,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属于现实主义诗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现实主义之杜工部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现实主义之中唐白居易
平实浅近,语言通俗浅显,善于叙事。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反映了中唐时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计划的社会现实。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全,青山廓外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田园诗与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边塞诗:意象宏阔,基调昂扬
2、唐朝诗歌繁盛的原因:
(1)大唐帝国的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
(2)开明的政治局面,科举制度的确立;
(3)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一)唐诗
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
1、特点:
—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二)宋词 1、感悟宋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
(二)宋词 1、感悟宋词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1)特点: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感情感;并可配乐演奏。
2)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市井生活丰富,为词提供了市场;科举考试改试策论;宋朝重文轻武;词更容易抒发感情。
3)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二)宋词
1、感悟宋词 2、解读宋词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三)元曲
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形式灵活
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社会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文人进取无望,地位低下。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特点:
2、原因:
3、代表: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三、明清小说
“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三言”“二拍” 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聊斋志异》
曹雪芹
蒲松龄
吴敬梓
《红楼梦》
《儒林外史》
讽喻小说
作品 作者 特点(成就)
四
大
奇
书
三言
二拍
讽喻
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兰陵笑笑生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续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
凌濛初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曹雪芹
蒲松龄
吴敬梓
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先河
神魔小说典范
世情小说经典之作
反映市民生活
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孤愤之书”
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2)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
②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③ 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1、感悟明清小说
2、解读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的特点:
①分标章节回目、首尾完整相连
②直接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也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三、明清小说
小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元曲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明清小说
古代文学的
时代发展特点?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潘甲外出经商,妻子姚滴珠不堪公婆辱骂,负气出走。途中被汪锡拐骗,卖予财主为外室……
通俗化
1.“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几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
2.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A、《西游记》 B、《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 D、《水浒传》
4.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达到成熟阶段是在
A、唐代 B、明清 C、宋代 D、元代
5.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等作品反映出了时代新变化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科举考试走向衰落
C、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D、对外政策趋向闭关
3.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烂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是:
A、聊斋志异 B、儒林外史
C、红楼梦 D、西游记
6.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为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的兴起为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C、通俗文学的发展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7.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C、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9.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10.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所描述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11.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词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
B、其中婉约派重要代表有苏轼、辛弃疾
C、词起源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
12.李白的诗鲜明体现了大唐帝国( )
A、用诗歌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失去了往昔的盛世年华
D、安史之乱后的颠沛流离
13.下列诗人中关心民间疾苦,猛烈评击黑暗现实的是( )
A、王勃 B、王昌龄
C、李白 D、白居易
1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是
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
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编制: 审核: 审批: 时间:2011-9-26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记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歌,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学特点;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知识赏析诗歌与小说,并从诗歌与小说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诗歌与小说是时代的窗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中国诗歌与小说发展的历程,初步感受这一文学形式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以及它所展现的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中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并能自主探讨归纳右栏相对应的问题。
2.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就本课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与探讨,为课堂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归纳提高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 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保存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分___、____、___三部分。(3)特点:①《诗经》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②它的__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2、楚辞:⑴概念:是战国时期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⑵特点:①楚辞采用_________的句式,更适合表达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②楚辞以瑰丽华美、想像奇特著称,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⑶代表人物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⑷影响:__________与__________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1)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特点:专重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带韵散文(3)代表人物:___________。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1)发展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③汉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韵律更加工整、回还有致。(2)代表人物:①李白:放荡不羁,诗风飘逸、豪放,纵横开阖,体现了盛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精神。他写下了大量笑傲王侯、抨击社会黑暗和追求理想、歌颂大好河山的千古名篇,人称________。 ②杜甫:是一位___________的诗人,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人称__________,他的诗作被誉为________。 ③白居易: 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诗人白居易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深切同情。2、宋词(1)特点:起源丰富而复杂,又称________,便于表达情感,并可__________,按特定的乐调曲谱_____。(2)背景: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族矛盾尖锐②市井生活丰富,市民阶层壮大,商业兴盛,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3)代表人物豪放派:_______和________。苏轼创作的__________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二人被合称为___________。 婉约派:__________他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代表作《 》。另一代表人物________。3、元曲(1)特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2)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三、明清小说1、背景:(1)商品经济的发达, 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2)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危机,__________ ,__________ ,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3)印刷术不断完善和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 2、代表作:(1) 通俗文学:明代“四大奇书”①________的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②_________的__________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③ _______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④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则为描摹世态人情、反映社会风尚变迁的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2)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即“三言”、“二拍”)等也广受人们青睐。(3)批判现实的力作:①曹雪芹的_______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②蒲松龄的___________是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③吴敬梓的__________则以入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成为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3、影响 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1、结合《硕鼠》说明《诗经》的艺术特点是什么?2、楚辞和汉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唐诗繁荣的条件有哪些?列举著名诗人和诗篇。时代的变迁如何影响了唐朝的诗风?4、宋元时期有那些著名的词曲大家?时代的变迁对词、曲的风格有何影响?5、明清小说繁荣的条件?有哪些经典著作?有何重要影响?
【知识拓展】
许多人认为:文学反映鲜明的时代特色。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春秋时期的《诗经》中的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
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等诗篇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汉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一种文体一一赋应运而生;
初唐诗人王勃等人的诗充满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盛唐诗人李白的诗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中唐诗人杜甫的诗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忧国忧民的感情,晚唐诗人白居易的诗猛烈批判黑暗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
宋朝初期城市经济发展,反映繁华多彩都市风情的词迅速发展,两宋之际及南宋时期,词人李清照的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陆游的词则充满了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元朝的散曲多反映了汉族文人逃避现实的愁闷情怀。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自《早发白帝城》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三: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
请回答:
(1)概括唐代三大诗人的创作风格。
(2)分析三位诗人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北宋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当时有人将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作比较,说“柳词只能让十七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词就必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材料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两宋著名词人都有谁?举出代表作各一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
【课后小结】请构建本课的知识树。
【当堂练习】
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 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 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 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 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2、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 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 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 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何忧国忧民的情感。
3、下列哪位宋代词人的词充满了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 )
A 李清照 B 柳永 C 陆游 D 苏轼
4、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由孔子编订而成
C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 保存了从西周到战国的诗歌
5.“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体现了诗人
A.放荡不羁,蔑视权贵 B.流连山水,宁静平和
C.颠沛流离,饥寒交泊 D.关心民间疾苦,抨击社会现实
6.下列叙述中,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繁荣 ②庶族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④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散曲在宋代已经广泛流行,元代兴盛
【课后拓展】《非常学案》第1-9题。
【学后反思】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5:BBBDD 6-7:DB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1、答案.(1)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该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该诗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白居易也是现实主义诗人,该诗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作者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2)三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李白处于盛唐时期,其诗歌以其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经历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局面,故诗歌中饱含国破家亡的忧郁之感;白居易生活在中晚唐时期,目睹黑暗的现实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命运,使其诗歌中充满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贺新春》或《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举其他作品也可以)
(2)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豪放派和婉约派。主要不同是: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问题归纳提高
3 唐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文化多元,实行科举取士,出现太平盛世;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众多、题材风格丰富多样,边塞诗风格豪放,田园诗清新自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名垂千古,他们诗作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张扬个性,进取向上。但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败,后多忧国忧民的诗作。
4、 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散曲内容的影响
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知识拓展】
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课后题)
提示: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②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