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
基础篇—知识落实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革”后,“左”倾错误的继续------两个凡是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召开:
(1)时间: (2)地点: 。
3、内容:
(1)政治上; 。
(2)思想上; 。
(3)组织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4、意义:
重新确立 路线,实现 转折。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邓小平理论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提供了理论来源——实践基础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①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 ,逐步消灭 ,不断提高 ,实现 。
②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的三个“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 ,
是否有利于 ,
是否有利于 。
③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⑤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①南巡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
2、发展阶段:
3、根本任务:
4、改革外部条件:
5、政治保证:
6、战略步骤:
7、党的领导:
8、依靠力量:
9、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二、邓小平理论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可资借鉴
(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提供了理论来源——实践基础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3)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提出背景:
(1)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发展过程:
4、历史意义:
(1)提出: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
(2)地位确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三个代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和 的有机统一。
(4) “三个代表” 思想同 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1、提出:
2、内涵:
发 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一要义:
核 心: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3、意义:
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
(2)2003、10,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四、科学发展观:
(1)2003、7,胡锦涛首次提出;
(3)2007、10, “十七大”胡锦涛进一步阐述。
(4)2007、10, “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小 结
20世纪前期,中国人民唱着“东方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当家作主站起来”;20世纪后期,中国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富起来”;21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乐章,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部分
能力篇—问题探究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
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
想一想
1.人们欢庆的喜悦是否融尽了“文革的坚冰”?试找出答案。
3.你认为“融化坚冰”,走出“徘徊”的关键是什么?
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合作探究一】
否;因为“文革”后,“两个凡是”---- “左”倾错误的继续。
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
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想一想
(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导火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影响:
第三部分
巩固篇—模拟训练
1.(2010·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2009·山东基能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 以及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 ③邓小平理论 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3.(2007·广东单科14 )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4、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②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③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①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②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5、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的现代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回答:(1)结合辛亥革命,说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的教训。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西方式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的?
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①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②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重大探索。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案)
【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3、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2、合作探究,通过梳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提高历史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学习伟人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归纳
邓小平理论㈠形成背景:⑴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⑵历史依据: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⑶理论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⑷现实土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㈡. 形成过程:1、酝酿、开端(1)酝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证实了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内容:①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②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2、逐步发展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补充)②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 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③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提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⑤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上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3、深化、成熟—20世纪90年代(1)南方谈话 ①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于中国要不要搞 争论不休。 ②内容:a深刻的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 不动摇。③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2)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 的目标。(3)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㈢内容:㈣历史意义(见知识拓展)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的新阶段。2.创立过程:(1)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 的根本利益4、意义: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③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 的指南4、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把 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四、科学发展观1、提出: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10月,中共 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主要内容①坚持以人为本、树立 、 、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②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3 深化 ①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这一思想写入党章。3、意义:①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②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的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 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GDP'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依据课文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概述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3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4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知识拓展】 1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战略。
(8)在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2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⑴、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⑵、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
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预习自测】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2、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预习质疑】
【合作探究1】
材料一 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
材料二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
材料三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舍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
根据材料回答:80年代的邓小平提出了哪些重大的理论
【合作探究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时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
(1)请指出中国20世纪这“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什么?
(2)请列出三位历史伟人在探索民族独立与富强道路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理论或思想,由此产生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
(3)三位伟人的革命或建设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其共性之处(至少两条)。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
【知识树构建】
【随堂练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威纲”的错误方针
C、做出了把全党工作方针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2、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B、科学的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在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因为“南方谈话”
A、解决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B、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C、使改革开放的局面进一步深入发展D、对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做出了理论上的新回答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5、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革结束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拓展作业】
“非常学案”1—9t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