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扫盲教育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请思考:
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阅读与思考: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扫盲教育篇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是最基本的人权。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扫盲教育篇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肓学习(50年代)
龙泉县建兴乡安和村的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
在一间农具仓库里给乡亲们上识字课(1957年)
结合下图设想:假如你是当时的扫盲教育者,你会怎样组织农民进行识字教育?
为扫盲,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扫盲教育篇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
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 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 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阅读与思考:
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措施?成就如何?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义务教育篇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义务教育篇
请多多支持希望工程
结合图片反映的内容,请你为“希望工程”作一次宣传演讲。
《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苏明娟,2005年
从安徽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义务教育篇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义务教育篇
目的:
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措施体现:
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0年代以来,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
成就:
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请认真看图,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1953—1957年,教育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下,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大跃进”时的“教育大革命”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该图为中科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统计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篇
1.建国初: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2.“大跃进”时:教育大革命
3.“文革”时:严重破坏
4.新时期:拨乱反正,快速发展、成就巨大
畅所欲言:
你如何看待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
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党中央分析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进城,并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长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长力的转变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党的十五大强调,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实现我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探究篇
探究思考: 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新中国教育事业历程: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
认识: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总结篇
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高新科技是
A.投影技术的发展 B.电脑多媒体技术
C.电灯的使用 D.电话的普及
4、“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中国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教育大革命” B、大学停止招生
C、“读书无用”论 D、大批专家、教授被批斗
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6、建国初期“扫盲”教育的中心是( )
A、识字 B、算数 C、生产知识 D、生活知识
7、对整个民族素质影响最大的是( )
A、学期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8、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 D、十年“文革”运动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知识梳理】
一、扫盲教育
1.扫盲教育重要性
(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2.措施: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 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
少文盲”为宗旨。
(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3)1993年:《 》: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3.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
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摘掉了世界头号“ ”的帽子。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二、义务教育
1.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2.措施: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 》
(2)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 ”的重要环节。
(3)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
3.成就: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三、高等教育
1.我国的高等教育曲折发展历程:
(1)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视中国实际情况
(2)1958年起,实施“ ”
(3)196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 的轨道
(4)“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文革”后, 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6)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2.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成就:
(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
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大学加强交流
(2)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3.新时期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思维拓展】
1.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现代国家很重要的一种教育制度,在历史上很多国家也曾实行。
义务教育是我国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负有法律责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负有法律责任,促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既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也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义务教育具有平等、强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不收学费的教育,它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
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2.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施。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才,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并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且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
(2)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现代化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3)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科技教育水平在整体上还不是很高。发展科教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4)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尤其是“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教育干扰与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
所以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 “211工程”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11工程”
(1) “211工程”的内涵:“ 211工程”的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故称“211”,是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
(2) “211工程”建设的目标:经过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力争到21世纪初,有若干所高校和部分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与国际上著名大学和较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相比拟;有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教学科研水平及条件,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根据合理布局和行业、地区发展的需要,选择一部分高等学校进行重点建设,使其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达到本行业、地区的先进水平。
【走进高考】
例1.(2007全国文综二,20)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解析.C 十年动乱结束的标志是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在1976年;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乱反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
例2.(2008广东单科,1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解析 B。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为石景山中学题词提出的;
C项是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而提出的; D项是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政策做出的规定;文革强调阶级
斗争为纲,因此B项属于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
例3.(2009年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析:A 1977年恢复高考。四人帮被粉碎是在1976年10月;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国宣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5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07广东单科)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 D.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
3.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 B.教育大革命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这是在
A.1954年宪法 B.1982年宪法 C.1984年宪法 D.1986年宪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2年 B.1986年 C.1992年 D.1993年
6.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核心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改革学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为核心
C.改革教学方法和招生分配制度为核心D.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为核心
7.1958年“教育大革命”局限性有①高校质量良莠不齐②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③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造成教育混乱④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②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③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④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观察下图:思考此图所反映的内容是
A.20世纪50年代农民田间进行扫盲学习 B.“文革”期间工人上山下乡运动
C.改革开放后边疆地区的扫盲学习 D.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
10.下表是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出现变化背景是
年份 学校数目 招生人数 在校学生
1957年 229所 10.5万 44万
1960年 1289所 32.5万 96.万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实施“教育大革命” C.“文革” D.高校扩招
11.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生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DBB 6―10 ABAAB 1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