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件+单元测试(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件+单元测试(岳麓版历史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1 22:14:52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汉字的起源及演变的过程,认识汉字统一的意义。
2.概述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3.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4.汉字演变的趋势
考点1 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危机的加深,使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
考点2 汉字演变的趋势
1.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有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
3.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辅助性的字体,例如在隶楷阶段,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训练题
1.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A.商周时代 B.秦汉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2.汉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具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 金文
C.籀文 D.刻画符号
3.汉字的发展和丰富是其成为书法的一个内在因素,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秦《泰山石刻》的局部,它所采用的字体是
A籀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5.在我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被称为“姊妹艺术”的两种艺术形式是
A.书法 绘画 B.绘画 篆刻
C.书法 篆刻 D.诗歌 绘画
6.文物是历史的象征,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中不仅看到了那个时期的各种器皿、实物和工具,而且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艺术等各种情况,据你所学的知识来推测,汉瓦上所使用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自汉字产生以来,就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下列有关汉字演变的历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周时期已经发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人称之为“金文”
B .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上已经可以发现我国汉字的雏形
C.秦始皇时期推行“书同文字”,大大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D.东汉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释了汉字造字的规律
8.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书法艺术一直被许多士人所欣赏,其主要因素是
A.汉字数量丰富,富有欣赏性
B.书法艺术符合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
C.书法艺术符合士人自身境界的追求
D.自古以来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广
9.下列有关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有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文字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中,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记录秦律内容的竹简,称作“睡虎地秦墓竹简”,简称“云梦秦简”。其内容主要反映了战国后期商鞅所制定的秦律及秦朝统一初期的法律制度,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秦律内容的宝贵资料。 据你所学知识推断“云梦秦简”采用的文体应该是
A.大篆 B.小篆 C.金文 D.隶书
复习思考题:
1.说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列举绘画艺术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2.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
考点1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
考点2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
考点3 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与联系
第8课 笔墨丹青
考点1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此时期的绘画凸现个性。
2.唐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从而导致绘画更加追求法度和规范,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3.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此时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4.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从而出现一些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画家。
考点2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
1.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形式。
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3.注重诗意。
考点3 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与联系
1.文人意趣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即是追求“形神兼备”,重视意境,追求个性的发挥;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作品多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提倡以貌写神,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但是这样的画也存在缺点,主要是回避社会矛盾,脱离现实,境界冷僻。
2.民间风情在绘画上的体现不同于文人意趣,后者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前者更通俗化,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民间画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趋于朴实、热烈。
训练题
1.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的时代是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山水画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
B.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C.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D.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4.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5.风俗画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风俗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清明上河图》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京都的繁荣
B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主题,体现民间风貌
C是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D主要是民间艺人所做,和文人画有着很大的区别
6.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复习思考题:
1.诗经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代表作品
2.复述楚辞的形成及特点、汉赋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及其的特殊性.
3.列举唐诗的代表作品,认识唐诗反映的时代特征。
4 .简述宋词、元曲形成的背景及名家名作,
考点1 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前提条件;
2.经济:经济的繁荣的发展,国力的强盛
3.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4.其他因素: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考点2 宋词繁荣的原因
1.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1.《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步诗歌总集,如果你要了解此时贵族宗庙祭祀时所要用的乐曲,你应该查阅
A《风》 B《雅》 C《颂》 D《歌》
2.“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3.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的风格看,该词属于
A.田园派 B.豪放派
C.婉约派 D.花间派
5.元曲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元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元曲在宋代广为流行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作品的体裁是
A.诗 B.赋
C.词 D.散曲
7.“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该句诗体现了作者
A张扬个性,书法情怀
B文词华丽,晦涩难懂
C批判现实,忧国忧民
D与世无争,隐居自乐
8.两宋时期尽管社会矛盾尖锐激化,但是文学成就造诣很深,其中尤以宋词为首,你认为此时宋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商业的发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活跃 ④周边少数民族的强大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同属于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
A.经济条件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10.假入你是生活在开元盛世时期,唐都长安城内的一位贵族子弟,你有可能的活动
A和日本来的遣唐使一起吟诵李白的诗篇
B喜欢看辛弃疾的词
C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
D一起探讨理学,修身养性
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
复习思考题:
1.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历程
2.唐传奇,宋元话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品
3.明清时期的时代特色及其在小说领域的反映和主要作品的分类
考点1 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背景
1.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轻商思想。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
3.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考点2 世俗文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隋唐以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
3.市民阶层的兴起。
考点3 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者相对安定。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3.经济因素: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6.前代文化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条件。
考点4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称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宋代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训练题
1.小说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表现是
A.唐代传奇 B.宋代“话本”
C.宋代说书 D.明清章回体裁小说
2.关于关汉卿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②其代表作是《窦娥冤》③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④是元朝成就最高的伟大的剧作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话本在宋代时期逐渐流行于社会,促使其在此时流行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
B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C此时民族交流频繁
D我国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4.刘心武先生的揭密《红楼梦》,使得时下又掀起一阵“红学”热,你认为《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红楼梦》主要反映了
A.反对骈体,提倡散体 B.继承元杂剧的传统
C.反映封建制度的没落 D.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
5.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受到歧视的,人们一直认为“士农工商”,把商人排在最后一位,而且大官贵族也不懈于他们往来,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商人第一次以被歌颂的对象写入小说,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A封建君主制发展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理学带来的影响
6.鲁迅先生在读中国古代某一部小说时,曾作出以下评价“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你认为应该是以下哪部小说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三言”、“两拍” D.《儒林外史》
第11课 梨园春秋
复习思考题:
1.梳理古代戏剧的历史发展线索,简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就,体验东方戏剧的艺术魅力。
2.了解京剧产生的原因,简述京剧发展的历程,归纳其艺术特征。
考点1 京剧的艺术特点
1.讲究唱、念、打、舞。
2.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变化,轻重缓急。
3.有生、旦、丑、净四大行当。
4.用各种脸谱表现人的性格、忠奸。
考点2 清代京剧兴起的原因
1.京剧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成为达官贵人、各地商人、四方艺人聚集的中心,成为全国的一大休闲文化中心。这就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乾隆帝为庆祝八十寿辰,调三庆班进京,后来,四喜、和春、春台三大徽班进京,其演出风行一时,徽剧占据了北京的舞台。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种新剧种—--京剧。
3.其本身具有通俗质朴的特点,满足观众的口味。
4.广大艺术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考点3 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
(2)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3)政治黑暗是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
(4)京剧产生的标志:徽班进京,是为乾隆皇帝祝寿。
2.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
(1)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训练题
1.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出现了当时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剧作家,下列不属于“四大家”的是
A王实甫 B郑光祖 C关汉卿 D马致远
2.下列关于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评述,不正确答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其表演方式和表现内容的手法相同
C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D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3.京剧发展史上,“徽汉合流”的局面出现在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咸丰年间 D.同治年间
4.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5.礼堂里正在排练戏剧,导演冲着台上大喊:“演旦角的那个认真点!”,他们排练的剧种是
A。吕剧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
6.戏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戏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的戏曲是由傩仪发展而来的
B唐代时期傩仪还比较流行
C宋朝时期,南戏流行
D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走向成熟
7.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艺术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相互吸收
B艺术的发展不应该过多关注社会,否则会被淘汰
C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脱离广大民众
D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艺人的努力和创作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
A.一管毛笔,一叠纸张 B.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 D.一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2.2007年 9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在山东临沂成功举办。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杜甫 B.顾恺之 C.王羲之 D.张仲景
3.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4.关于《诗经》和楚辞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二者都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成熟②《诗经》以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为创作态度③诗经中的“风”是最精华的部分④“楚辞”是一种新的散文体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5.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
A. B. C. D.
6.“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
7.《青花瓷》歌词借鉴的是宋词的韵味。下列名句属于宋词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氏生之多艰” B.“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9.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现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10.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11.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元杂剧的产生 B.昆曲艺术的产生 C.京剧的形成 D.明代传奇的兴盛
12.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
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与后来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刻画符号
B.夏朝时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C.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出现了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
13.下列关于中国的绘画不正确的是
A.中国画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B. 中国画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元朝时期市井的生活D. 中国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14.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B.科举制的确立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C.唐诗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 D.唐代流行“长短句”
15.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
C.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6.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C.局限于宫廷范围 D.在宋代广为流行
17.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B.作品中商人被作为歌颂对象
C.短篇小说备受冷落 D.批判现实小说兴起
18.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B.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
19.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此人是
A.顾恺之 B.王羲之 C.吴道子 D.王夫之
20.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命,愿得天下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23.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24.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说明
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26.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B.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27.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满足市民要求
28.荆楚网-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
C.《游春图》 D.《墨梅图》
29.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30.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31.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①傩仪中使用的面具 ②元杂剧壁画 ③京剧《玉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32.下列各项与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关,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女史箴图》 ②“剩山残水” ③“吴带当风” ④八大山人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33.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34.“彼汾(汾水)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此文应该出自于《诗经》中的
A.《雅》 B.《颂》 C.《风》 D.《晋风》
35.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墓葬的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36.下列诗篇未反映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思想的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C.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7.“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 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根据这段文字的特点,它应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元曲 D.宋词
38.京剧中行当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角色归类的标准是
A.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 B.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
C.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 D.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
39.同属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40.两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其关系密切的文化现象有
①传奇出现②词成为文化主流③瓦子、勾栏兴起④出现许多话本⑤杂剧产生⑥绘画成为商品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40分)
41.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材料二:《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2分)
(2)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2分)
(3)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在东西方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请指出这种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9分)
42.伴随农耕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呈现了时代的风貌。回答以下问题。(20分)
①唐朝的诗歌,有的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更有一些忧国忧民的传世之作。选择其中一类诗篇,任选一例(写出诗篇名或典型的诗句即可)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的理解。(6分)
北宋文豪苏轼的词作《赤壁怀古》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人说赤壁地名为世人所尽知,并非得益于二十四史的《三国志》,而是得益于苏轼的《赤壁怀古》。
②结合以上资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你对宋代词的认识。(8分)
③举出明清时期四部著名的古典小说,为什么它们都出现在明末清初?(6分)
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D 6.B 7.C 8.C 9.A 10.A 11.A 12.B 13.C 14.D 15.B
16.B17.C18.D19.A20.D21.D22.C23.C24.B25.A 26.C 27.A28.A29.C30.B31.A
32.B 33.D34.C35.A36.D37.A38.B39.D40.D
二、非选择题
41.⑴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3分)。⑵人文精神(3分)(答出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同等给分)。
⑶影响不同:中国的当时的人文精神并未对传统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2分)。欧洲人文精神的影响: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分),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2分),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2分)。
出现不同影响的原因:中国: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统治加强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只是缓慢发展。(3分)。西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强调人文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共同愿望。(3分)
42.①具体的诗作不限,选择的诗篇恰当,理解正确即可。(6分)
②宋代词成为新的文学形式;深受市民的欢迎,作品广为流传;社会影响很大。苏轼的名作《赤壁怀古》是描述赤壁之战传世佳句。(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学生的认识合理即可得分,8分)
③《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均可(其他的明清著名小说亦可)。社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