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专题复习
学法指导:把握“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 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这一规律;注意联系必修一、 二相关专题的知识内容,并与中国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做横向对比。
学习重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
命题趋势: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结合;中西同时期思想的对比。
希腊哲学
文艺
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起源
成熟
复兴
发展
西 方 人 文 精 神
前7世纪
前3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考点一: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希腊哲学
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 展,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一)课堂诱思:联系必修一的有关内容,分析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为什么最早在古希腊产生?
哲学
范畴 代表
人物 主要观点 作用或影响
泰勒斯
普罗塔
哥拉
苏格
拉底
亚里士 多德
认识
自然
认识
社会
认识
自己
思维
形式
万物皆由水生成
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树立了人的尊严
认识人自己;知德合一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影响深远
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真理高于一切;逻辑学
(二)网络构建
(三)能力提升
相同点:强调道德和知识 不同点:社会阶层不同所代表利益也不同。孔子是为古时奴隶制度服务为了恢复周礼仪,苏格拉底是为了挽救雅典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考点二: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一)课堂诱思: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纱幕”指的是什么?“烟消云散”指什么?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 么?
莎士比亚
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十日谈》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情感
专注人体创作,表现人物的意志和精神气质
体现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
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艺坛三杰
(二)网络构建
(三)能力提升
1、假如你是卢浮宫的解说员,请为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萨》设计一段解说词。
《蒙娜丽萨》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品,她体现了当时欧洲中产阶级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和微挑的嘴角,仿佛有话要跟我们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整幅画充满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中世纪圣母子
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子
能力提升2:仔细观察以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思考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指什么?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考点三:人文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
(一)课堂诱思:看材料归纳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教皇的奶牛
教皇出行图
国别 代表 主要学说 实质\影响\意义
德国
法国
马丁·路德
加尔文
因信称义
信仰得救
先定论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1、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利
2、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二)网络构建
三、能力提升:分析以下资料,思考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又指什么
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内涵:否定教皇的权威;主张把人从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中解放出来,宣扬王权高于教权。
考点四:人文主义的高潮—启蒙运动
(一)课堂诱思:阅读以下材料,思考启蒙运动的具体内涵指什么?
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3、我仰望星空,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温总理
1、Enlighten—启蒙
内涵:一“用”二“批”三“追”
国别 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思想 贡献
法国
自由平等
开明的君主制
德国 人非工具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纯粹理性批判》
三权分立
人民主权论
天赋人权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奠定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哲学通信》
(二)网络构建
(三)能力提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考启蒙运动如何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背景
内容
核心
代表
性质
影响
14、15世纪
17—18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将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否定宗教神权,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主政治.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文学三杰,艺术三杰,莎士比亚
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康德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开始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
发展人文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
综合探究(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形式+内容)
①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把人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③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
1、中国古代哪些思想家的身上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芒?请举例说明。
2、人文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指导意义。
综合探究二:
典型例题
1、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要求包括
①歌颂理性 ②反对等级制度 ③批判教
权主义 ④倡导自由、民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2、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
3、恩格斯称赞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是非
常革命的”,这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封建特权 ②反对专制王权
③主张实行法治 ④倡导人文主义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两者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B 都主张以民主、法制代取封建专制
C 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D 都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生活的最佳状态。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单元综合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把智者运动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说法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③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④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D ①是自然哲学的范畴,③主要体现亚里士多德不因为尊敬老师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表明真理高于一切。②④则体现了人的价值。
2.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解析:B从不同同学的态度和感觉方面考虑,强调了人的不同感受,正与普罗塔哥拉的观点相近。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解析:C 苏格拉底强调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4.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寓意是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解析:A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的表层意思是C忘恩负义;而其寓意是不畏权威、挑战权威。
5.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
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B.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C.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D.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
解析:B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通过写实的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善恶,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对后世的现实主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6.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圣母画像,其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应的时代精神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平等 D.政治民主
解析:A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
7.“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解析:B 从材料可以知道此人对教会控制文学艺术持不满的态度。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要求艺术要反映现实。选B。
8.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解析:A 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而不是靠信仰上帝而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9. 马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开始把人性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解析:B 题中马丁 路德的主张即“信仰得救”,人人可以直接读《圣经》,直接和上帝交流,这一切不必经过教会,人在信仰方面是自由和独立的。
10.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解析:B 布鲁内莱斯基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的时代,其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11.恩格斯说:“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的教会体制是全民主的、共和的。”文中的“他”是
A.马丁·路德 B.薄伽丘 C.加尔文 D.康德
解析:C 加尔文的“先定论”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12.其作品以力量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气势,以精湛的技巧雕凿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的是
A .达芬奇 B. 凡高 C.拉斐尔 D. 米开朗琪罗
解析:D 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创造了《大卫》,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13. 下列各项,能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解析: D 文艺复兴运动中,由于当时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的思想;宗教改革中把矛头直接指向罗马教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 主权在于人民 B. 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论
解析:C 材料中强调了人生来都应该是平等的,尤其是在法律面前。
15.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A.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解析:D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康德的哲学思想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的以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转变”。
16. 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B 启蒙运动的高潮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
17. 《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解析:C 启蒙思想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所以《鲁滨孙飘流记》正是反映了启蒙思想。
18.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解析:材料中主张通过“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得大家共同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财富和自由,实际上一种社会契约,赋予结合者以权利和义务,所以选D。
19.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解析:D 欧洲欧洲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此时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欧洲向近代迈进;儒学维护专制,启蒙思想反对专制;由此排除A、C。B项以偏概全。正确答案选D。
20.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解析:B 在欧洲宗教改革后,《圣经》被看作是信仰的惟一标准;而依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思想家的言论是对《圣经》权威的挑战,应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故正确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二 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差异。(4分)
(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有何主要区别 (6分)
(3)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教材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影响。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问题,要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注意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区别;第(3)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相应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 (1)希腊思想家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入的价值和尊严;中国思想家主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关注民生。
(2)前者主张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主张平等;提倡信仰自由。后者侧重独立思考和理性认识;主张法律面前的平等;提倡“公共意志”。
(3)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德性。
22. (14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欧洲思想解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试从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和影响范围四方面分析说明西斯·马丁的上述观点(8分),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两次欧洲思想解放的比较。借用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的著作引出比较项目,启蒙运动的优势何在?答该题时候,要注意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的地方。
答案:(1)核心思想: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以理性主义思想为核心,追求人的彻底解放。(2分)
(2)批判对象:启蒙运动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2分)
(3)政治追求: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2分)
(4)影响范围:文艺复兴的影响主要在欧洲,启蒙运动不但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推动了美洲和亚洲等地的政治运动。(2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分)荷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2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2分)
23.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3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3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3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
解析:该题考查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把握。要解答此题,应对人文主义的内容有相当深入的掌握,应该注意对比神、人力量的变化。分析随着经济形态、社会形势的变化,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答案:
(1)怀疑神;肯定人(2分)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2分)
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2分)
(3)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3分),
(4)特征:起源(或萌芽或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或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或构建理想社会)。(任2点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