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4 18: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登勃朗峰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知识梳理
《登勃朗峰》选自《远处的青山》(1869),记叙了作者旅游欧陆时的种种趣闻逸事。从这篇文章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尽管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比较清淡),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翌yì日:次日。
络luò绎yì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辚lín辚:象声词,指雷鸣声、车行声。
巉chán峻jùn:险峻陡峭。
拾shè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俯fǔ瞰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皑ái皑白雪: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轻歌曼màn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霓ní裳cháng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lì)?? 辚辚(lín)? 焦炙(zhì) ??俯瞰(kàn)???????????B.?穹顶(qióng) ??拾级(shí) ??皑皑(ái) ??顷刻(qǐng)
C.?蔓延(màn) ??霓裳(ní) ??颠簸(diān) ??打嗝(gé)?????D.?沟壑(hè) ??隧道(suí) ??巉峻(chán) ??目睹(dǔ)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因为作者羡慕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总是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慨。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物有所直? 美不胜收? 巍峨壮观????????????B.?色彩斑斓 ??轻歌曼舞 ??交相晖映 ??瞬息万变
C.?纷至踏来 ??扬尘远去 ??一如既往 ??腾空而起?????????D.?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 ??非他莫属 ??信守诺言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良久,我们终于______到,眼前的______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______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
A.?感悟 绚烂 变幻???????????????B.?领悟 绚丽 变换???????????????C.?感悟 绚丽 变幻???????????????D.?领悟 绚烂 变换
5.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
B.?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勒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随着直饮水设备和知识的普及,更加方便、环保、健康的直饮水会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
D.?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6.下列对《登勃朗峰》一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8.填入下列句子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①③②????????????????????????????????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9.给加下划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翌________日一早,我们就出发去郊游了。
(2)风浪太大,小船剧烈地颠簸________起来。
(3)望了望雄伟的泰山顶,我们充满信心,拾级________而上。
(4)步行街总是那么热闹,人来人往,络绎________不绝。
10.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________
(2)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________
(3)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________
1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翌日
巉峻
拾级
光秃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嫩绿
沟壑
打嗝
俯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皑皑
妩媚
巍峨
诺言
12.我们都爬过高高低低的山,每一座山都各有姿态。班里开展“大山的召唤”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下面三种字体,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
? ?
A.依次为小篆、甲骨文、隶书。
B.依次为甲骨文、小篆、隶书。
C.依次为甲骨文、隶书、楷体。
D.依次为小篆、甲骨文、宋体。
(2)同学小罗跟父母去白石山旅游了,向班主任请过假,但是着急走请假条忘记给老师了。请你转交给班主任,并简单陈述请假事由。
二、阅读理解
13.拓展阅读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原文有删改)
(1)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两段文字并未描写泰山景观,是否可以删去?并简述理由。
(2)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4)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龙湖游记
陈忠实
??? ①踏上游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顿时荡涤光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至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原和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草,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沉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密不透风的蒲苇丛林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在我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苇子林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其叫声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标明了它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一方自由领地了,首先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 ⑤小艇从芦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是出奇的硕大,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密不透风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更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的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在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把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想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1)作者发生“湖”与“海”的错觉的原因是________。
(2)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3)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写鸟儿们的叫声反衬了湖水的静谧。
B.第⑤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立体地展现荷花的姿态。
C.第⑥段用边远地域的奇特景观来衬托龙湖是“一方好水”。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
(4)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有?:
(5)文章最后用诗歌结文有什么好处?
三、写作题
15.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以《? ? ? ? ? ? ? ? ? ? ? ? ? ? ?的故事》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填完整题目,写自己真正的见闻感受。②不要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C
2. C
3. D
4. C
5. D
6. C
7. C
8. B
9. (1)yì
(2)diān bǒ
(3)shè jí
(4)luò yì
10. (1)记叙
(2)描写
(3)描写
11. yì;chán;shè;tū;nèn;hè;gé;kàn;ái;mèi;wēi;nuó
12. (1)B
(2)老师您好,这是小罗的请假条。他们着急出发去白石山旅游,就忘记把请假条给您了。他托我转交给您。
二、阅读理解
13. (1)前两段写了冒雨登山的缘由。不能删去。第一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不是直接写泰山之景,而是为了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第二段写出了决心登山的劲头,蓄势待发。这两段文字为整篇文章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即使结尾简短也不影响作者的情感表达。
(2)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以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3)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4)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2分)。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有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山,更显出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14. (1)(从水的角度)水天均蓝,无边无际或水天相接。(从“我”的角度)“我”只熟悉高原和坡岭的习惯和意识。
(2)例句: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
细节描写;动词;动物的状态:自由的,生机的;情感:喜爱、赞美。
(3)C
(4)景美,充满生气或生命力的象征;荡涤心胸,给人娴静和爽快之感,激发灵感、诗兴;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家族寻根。
(5)呼应上文,总结全文;把对富有生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龙湖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透出古韵,赋予诗意,余韵无穷,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采。
三、写作题
15. 【参考例文】
军训的故事
??? 说起军训吧,我的故事有好多,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最后一天迎接阅兵前的准备,因为“决战”的时刻就快到了。
??? 那天上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踏步和齐步,教官扯着已经喊哑的嗓子为我们喊口令。终于,我们走得像模样,颇有拿第一的风范。教官脸上高兴的笑容,又大大增添了我们的自信心。威风拂过我们笑盈盈的脸颊,太阳公公对我们伸出大拇指点赞,在这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气氛里,我们迎来了下午的阅兵仪式。
??? 终于到我们班了,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主席台。我们步伐一致,气宇轩昂,喊着嘹亮的口号,凭借着我们获得了一阵阵的掌声。我们又害怕又期待公布名次的到来,我们班很荣幸的被评为优秀班集体!那一时刻,同学们欢呼着,用一阵阵笑声表达出了这么多天的辛苦与努力,我看见了教官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的笑容。我心里也高兴极了。
??? 等阅兵仪式结束了之后,我们与教官一起拍照,我们摆出自认为最好的笑容面对摄像头。我相信,这世界上没人会愿意面对离别,可是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重逢就有离别。
??? 教官在拍完照之后,给我们上最后一节课!站军姿。他为我们准备了礼物,一些他当兵时的小挂饰。他慢慢的发礼物,每发一个都会说一段话,到最后的时候,我们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泪水不受控制的留下来,我们都不敢回头,怕教官看到我们哭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刻,教官悄悄的走了,他不愿意看到离别时我们的泪水,老师在旁边提醒到!“教官走了该说什么?”我们大家说出了最想说的一句话:“教官再见!”我们愣愣的站在原地,回想着教官跟我们在一起的一幕幕,久久难以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