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修改病句”类试题复习指导与演练
考点阐释
“辨析并修改病句”在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考语文命题的常规题型之一,所占的分数比例2分到4分不等。新课标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能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考纲这一要求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辨析病句,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是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只有辨析清楚,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对病句进行正确的修改。对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在中考中,对修改病句的考查更多的是采用主观性试题,要求考生自己动笔修改。
考题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1. 语序不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 句子成分次序不当,② 词序不当,③ 分句次序不当,④ 主客体颠倒。
2. 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①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 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4. 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① 句式杂糅;②前后脱节。
5. 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① 代词指代不明。② 数目不确切。③ 范围不确定。④ 歧义。
6. 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
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① 不符合客观事实。② 前后矛盾。③ 分类列举不当。④ 否定失当。
题型分析
“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型有主观题与客观题两种:(1) 客观题即选择题。常见的考题要求是:选出所给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或选出所给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或选出病句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2) 主观题即修改题,主要是对语段中的病句进行修改。有时,一个病句有两种以上的改法。常见的考题要求是:在所给的病句上用符号直接修改;在文段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改正;在文段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
一、 客观选择型
从给出的四个选项选出有(或没有)语病的一句。
例1(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20多年演艺生涯中,几乎没人记得费玉清在舞台上不穿西装的样子。
B. 失事客机是一架萨博340型短程双涡轮螺旋桨的索尔航空公司飞机。
C. “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D. 即便不是很喜欢语文,在临近中考的最后时刻不让语文拖后腿,也是一种成功。
解析这是一道客观题,考的是判断句子的正误,考点是语序不当。要做好这个题目,考生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要求选出的是有语病的一项,不少考生会习惯性地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结果就丢分了。B项多重定语的顺序不当。
答案示例B
例2(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解析例2要求考生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解答时,需要逐句研读,结合平时积累的病句修改知识,分析语句是否有语病。A:否定词“不”误用;B:缺必要的宾语“意识”;D: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参考答案C
例3(2011年广东省)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解析例3也是一道选择型病句题,但命题方式与前两例不同,四个选项均为病句,并提供了修改方案,要求考生找出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正确答案D
二、 主观修改题
即直接给出病句让考生修改,或潜藏在语段中,让考生找出并修改。答题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例4(201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 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解析例4属于语段修改题要求考生自己发现其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也有的试题中提出了具体语病,考生只要按要求答题即可,这类题型难度稍大。参考答案:① 处,杂糅,删去“的过程”。② 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能否”删去。③ 处,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
解题技巧
一、 判明病因。
这是病句修改的先决条件。辨析病句的方法有很多,现归纳如下几点:
①长句紧缩抓主干:有些句子由于较长,修饰成分多,语病不容易看出来。因此这类句子在辨析时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出来,这样有些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铁道游击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敌人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终于取得胜利。
如果把这个句子紧缩一下,就变成了《铁道游击队》描写……“描写”什么?显然不应该是“胜利”,由此可以发现这个句子缺少宾语。
② 修饰语多理枝叶:如果紧缩后,句子主干并不缺成分,就应该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如果是一个谓语带几个宾语,或几个谓语带一个或几个宾语的,也应注意是否能够一一搭配。
例如如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口音和生动的表情,把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
句中“操着……口音”没什么问题,但“操着”“表情”就不合适了。“描述得绘声绘色”语义重复,因为“描述”就是“绘”,应改为“讲得绘声绘色”或“描述得有声有色”。另外,“流利的口音”搭配也不恰当。对于修饰成分复杂的句子,一定要注意枝叶的搭配问题。
③ 复句注意关联词: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往往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 例如尽管现在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嫌热。
这句话中,说冬季,天气冷,穿毛衣也不热,前后并没有转折的意思。因此“尽管”“然而”两个关联词用得不妥。如果一定要用关联词的话,可以在后一个分句前加“即使”。
④ 代词指代要清楚:句中如果有代词的话,应该注意指代是否清楚。
例如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看守照着去办。
一个句子中,第三人称所指的对象最好能一致,句中的第二个“她”如改为“这个女人”,句意就明确了。
⑤ 一面两面要搭配:句中如果出现“是否”“能不能”等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就应该注意前后有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例如文字通顺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前面“文字通顺”只从“好”的一方面表述,后面却“好坏”并提,因此,应该在“文字” 后面补出“是否”两字,这样前后才搭配。
⑥ 语句通顺看逻辑:如果经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考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就应看看是否有逻辑错误。
例如连诗歌、古诗词、对联都有专门刊物,唯独杂文作品没有自己的专刊,这是很不正常的。
从语法上说,这句话本没什么毛病,但是,“诗歌”“古诗词”并列,在概念使用上就出现问题了,这应属于逻辑上分类不当的错误。
二、 修改病句。
判明病因后,一定要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在具体的修改过程中,以改通改顺为原则,能少改的不能多改,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遵循以下的“四字诀”:“增”(对句子成分残缺的,增添字词)“删”(对成分多余累赘的,删除多余)“调”(对语序不当的,调换顺序)“换”(对搭配不当或不能搭配的,更换词语)
实战演练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B. 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C. 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战略重大的决策。
D.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 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4.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合理,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而且大大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削弱了多数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
B. 尽管我国早在1990年就颁布了《残疾人保护法》,然而有些人对于法律的敬畏感荡然无存,甚至堂而皇之地把智障人士当作奴隶使用。
C. 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展品被盗案,而那面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引起网友质疑。
D. 中国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和发展,在世界三大艺术体系中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它不固守传统,并且能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5. 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D. 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为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6.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A.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修改:去掉“之一”。
B. 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
修改:将“虽然”改为“不但”。
C. 在上海汽车展上,国产汽车不断层出不穷。
修改:删掉“不断”。
D.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
修改:在句尾加上“任务”。
7. 下列病句属于语序不当的一项是()
A. 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
B.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理念,是低碳生活能实现的关键。
C. 我市严肃查处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交通。
D. 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校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8. 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病。
① 通过参加这次为玉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让我领会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涵。
② 我们既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9.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事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 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2) 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3) 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4) 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10.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①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②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据介绍,③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届时,④这些节目所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
(1) 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添加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2.B3.A4.A5.D6.A 7.A
8. ① 将“通过”去掉,或将“让”去掉。② 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去掉。
9. (1) 删去“应该”或“必须”;(2) 在句末加上“的对象”(或“的人”);(3) 将“走进”改为“翻开”,或将“一页”改为“天地”(意合即可);(4) 应将“无数的”放到“生灵”前。
10. (1) 应将“欢迎”改为“迎来”;(2) 应调整为“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重庆人民大会堂演出”;(3) 应改为“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浑厚雄壮的交响乐”或“这次演出的节目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4) 应在“打动”后添加“山城人民”或“观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