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异彩纷呈——2011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的考查形式层出不穷,灵活多样,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诗词鉴赏试题形式繁花似锦,呈现三个方面的延伸:材料选择上从课内诗词向课外延伸;题型编制上从客观选择、死板固定向主观表述、新颖活泼延伸;能力考查上从课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向实际生活的探究、操作延伸。命题视野宽泛、深化、综合,更注重探究发现与综合实践。
一、归类比较题
例1.(2011年山东潍坊卷)
【双调】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②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评析】古诗词的归类比较赏析,通常选择题材类似的作品,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比较诗词在形象、情境、内容、情感、手法、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例题中两首诗词都是写雪景以及雪天中的“钓鱼人”,营造出廓远旷茫的境界,但一个是动,迎风赏雪,超然自得;一个是静,顶风冒风,凄清幽独。“一切景语皆情语”,答题时要抓住诗词意象,构想情境,联系作者的境况、身世和情感寄托、人格志向来分析。
【参考答案】①《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②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二、诗画配合题
例2.(2011年四川眉山卷)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②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从选文中加点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字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评析】第①小题考查的就是对词句的理解与想象能力以及对画面的观察与欣赏能力。
【参考答案】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②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③“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三、口语解说题
例3.(2011年山东潍坊卷)学校文学社举办“读名著,品经典”诗文朗诵会,要求主持人在每个作品朗诵前说一段主持辞。请你为《木兰诗》拟写不超过100字的主持辞。
要求:①介绍并评价人物性格或作品内容。②至少引用一句作品中的名言或使用一种修辞格。③语言生动。
【评析】例题要求为诗篇拟定主持辞,就要结合诗篇内容,撷取生动形象的语句来抒发渲染,起到介绍、引导、煽情的作用。拟写的主持辞,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会创设情境,吸引观众。
【参考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她是勇赴国难、驰骋沙场的战士;“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她又是孝顺父母、楚楚动人的姑娘。这二者在花木兰身上的统一,向我们昭示着中国女性的坚韧与温情。
四、文化关联题
例4.(2011年福建泉州卷)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探究诗句内涵。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例4在节日文化中感受诗词的文化内涵,节日不同,营造的情景、气氛、情怀也就不同,但古今所表达的喜庆、愁怅、怀念、希冀的精神情结却是一致的。感受内涵,要着重运用比较分析、归类求同的思维。
【参考答案】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②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③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五、探究发现题
例5.(2011年辽宁沈阳卷)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 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 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
①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②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评析】将诗词与探究相结合,这不仅是一种深层次的领悟鉴赏,更是一种激发兴趣与求知欲的触发点。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自然现象、人称形象、生活场景等,诗词中有些常见经典意象,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体现某种情愫、品格或志向。例题“月”代表思乡、怀人。这类题通过几则同类诗词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探究形象的共同规律,提取信息,概括出新的内涵特点。
【参考答案】①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②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