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推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3 16: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字词百花园。(共24分)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wéi
wèi)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很好(h?o
hào)奇为什么把蝎子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h?o
hào)的表里?
(3)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
zhu?n
zhuàn)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zhu?n
zhuàn),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2.读拼音,写词语。(4分)
(1)这里好热闹啊!不仅有

shuài(
)在歌唱,而且有玫瑰在尽情舞蹈。
(2)huā
p?(
)里的那只机械鸟叫起来声音
qīng
cuì(
),但一旦老化便会发出k?ng
bù(
)的声响。
3.查字典填空。(6分)
“诞”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它的第六笔是
。它的意思有:①(人)出生。②生日。③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荒诞不经(
)
诞生(
)
华诞(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8分)
司空见(  ) (  )而不舍  声泪(  )下 (  )马(  )花
追根求(  )
无独有(  )
见微知(  )
全神(  )(  )
(1)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       )的精神。
(2)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       )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句子游乐场。(10分)
1.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年级时,稚嫩的我忐忑不安地跨进校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坚持性和顽强性。他们碰了钉子,走了弯路,于是就是怀疑自己是否研究才能。(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欢乐谷。(共6分)
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为了证明观点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等三个事例。
2.正如《荀子》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如果能认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3.《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孩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孩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口语交际。(4分)
我们逐渐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请你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大舞台。(26分)
(一)课内阅读。(l3分)
真理诞生于ー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向话:真理诞生于ー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话本身
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
④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作者:叶水烈)
1.阅读选文中画“____”的部分,回答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达,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开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选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1分)
A.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二)、课外阅读。(13分)
怀疑与学问(节选)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列是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选择了哪个事例作为论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两句中的两个“这样”指代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30分)
想象一下,如果你拥有一个时空飞行器,你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拥有了小叮当的任意门,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1)wéi(√)wèi(√)
(2)hào(√)h?o()
(3)
zhuàn(√)
zhu?n()
2.(1)蟋蟀
(2)花圃
清脆
恐怖
3.D
dan
竖折



4.惯 锲 俱 走 观 源 偶 著 贯 注
(1)锲而不舍
(2)追根求源
二、1.意思对即可。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3.老人摇摇头,说那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4.我跨进校门。
5.有的人在工作,因为学习中缺乏坚持性和顽强性,所以他们碰了钉子,走了弯路,于是就是怀疑自己是否研究才能。
三、1.
波义耳
魏格纳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四、示例: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这是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新时代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
五、(一)1.(1)发现问题,不断发问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2)C
2.不能。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疑问,调换顺序则不符合实际。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首尾呼应
①见微知著;②善于发问;③不断探索。
5.B
(二)、1.C 2.引用孟子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3.选择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4.后两句是正面说理,前两句是反面说理。 5.一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