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广东)-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广东)-专题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4 08:25:53

文档简介

合格演练测评(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答案:A 
2.《廿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条”云:“宋、齐、梁、陈诸君,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这说明士族被南朝统治者排斥的主要原因是(  )
A.对专制权力构成威胁
B.相互攀比奢侈腐化
C.才能低下不堪重用
D.争权夺利势力衰弱
答案:A 
3.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治
答案:C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这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基本理念”是(  )
A.文官制度
B.公平公正
C.品德为主
D.分科考试
答案:B 
5.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B 
6.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要反映了(  )
A.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
B.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C.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
答案:A 
7.“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数过于正户。所以国给为此不足,王用因之取乏。”材料反映出南北朝时期(  )
A.佛、道教势力已对政权构成威胁
B.刑罚严酷社会矛盾尖锐
C.民族融合导致服饰丰富多彩
D.割据混战造成人口锐减
答案:A 
8.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答案:C 
9.《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答案:C 
10.有学者评论认为:“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评论意在说明唐朝(  )
A.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政府拥有了政务的最终决策权
C.专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D.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答案:D 
1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某同学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该同学得出这样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D 
12.李白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此历史现象造成的重要影响是(  )
A.北方社会的安定
B.北方经济的开发
C.江南战乱的加剧
D.江南经济的开发
答案:D 
1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  )
A.民族交融的作用
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
答案:A 
1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答案:B 
15.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即“惟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
A.汉代的更赋
B.北魏的租调制
C.唐朝的租庸调制
D.唐朝的两税法
答案:D 
16.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D 
17.“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的氛围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柳永
答案:B 
18.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体
C.行书
D.草书
答案:D 
19.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C 
20.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迁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 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
(1)根据材料一,思考节度使为一级官职始于何时?节度使有什么权力?请举一例证明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的史实。
(2)材料二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关于选人用人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始于唐朝。
权力: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军队不听中央调遣。
史实: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安禄山拥兵自重,并发动叛乱。
(2)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怠于政事,酿成“安史之乱”。
(3)要任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在政治上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答案:(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中朝、外朝制度。
(2)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PAGE(共94张PPT)
考点扫描
知识导图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政权
更迭
政治

省体制
六部制
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两税法
隋唐
开发
经济

匕魏
民族
管理突厥

汉化
关系
唐蕃和亲
文学
文学
书法
文化
书法
绘画
绘画
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
知识梳理
ZHISHI
SHI
研析
DIANTI
YANX
过关小测
GUOGUAN
XIAOCE
孙权
刘备
曹丕
曹丕

孙权
孙权
刘备
曹操
刘备
孙权
A
D
夏商周)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到明清
世袭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血缘等级少
德才能门第高低}考试成绩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
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殿试封弥(糊名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殿试誉录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
南北分卷
6明宪宗成化
年(1487年)
股文定型
Q清光绪
年(1905年
废科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