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演练测评(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B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机床、变压器、风动工具、泵阀及重型设备已打造为知名品牌。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答案:A
4.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是因为这一原则( )
A.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
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答案:D
5.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6.下图是《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土地》,农民能分到土地的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共“八大”决议
答案:C
7.“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C
8.“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答案:B
9.当代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从“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们应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D.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1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
11.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答案:B
12.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周恩来外交语言与下图相符的是(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答案:A
13.“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答案:B
14.下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
答案:C
15.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开始探索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答案:A
16.“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17.“这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及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下图,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关系正常化
答案:C
18.1972年3月6日,一组非常新颖别致的图案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19.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20.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
656万吨,煤产量达到1.31亿吨。工业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在这五年,中国实施了( )
A.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土地改革
D.“大跃进”运动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合作社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引起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建立合作社完成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
(2)因素:三大改造的完成。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1)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识读材料二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我国工业、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全民族团结抗战)。
(2)图一: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图二: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PAGE(共48张PPT)
考点扫描
知识导图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2.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风貌。
3.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人民政权巩固
会主义
中华人民
恢复国民经济最高
某础气建设成就
共和国成
独立自主的和
周、邓
平外交
整顿
“文化大革命”
提
国际环境
“以阶级
争为纲”
社会主义基
全面建设
本制度建立
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
知识梳理
ZHISHI
SHI
研析
DIANTI
YANX
过关小测
GUOGUAN
XIAOCE
“一五”计戈
中共八大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必经物
成功探索重大失误
1960年“八字方针
99
经济建设
济质
条前基
大跃进
件提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改
展
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