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演练测评(十二)
(中古时期的世界)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可见,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限制领主的特权
C.依据习惯法判案
D.开庭地点不固定
答案:A
2.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A.王权大于神权
B.神权大于王权
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
D.国王毫无权力
答案:B
3.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中央集权制度向君主专制转变
D.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转变
答案:D
4.一份11世纪的教会文献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入教会的权利。同样地,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位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材料说明罗马教会( )
A.注重与君主协商教会事务
B.严禁授予君主与贵族教职
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
D.防范教宗与世俗君主贵族合作
答案:C
5.11世纪晚期,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市镇不顾教皇的权威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自行任命执政官。13世纪中期,许多城市拥有了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和自治政府。意大利的城市自治运动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民族国家的形成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民主政治的萌发
答案:A
6.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
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神学
答案:B
7.1260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沿着亚欧大草原来到了忽必烈的漠北王庭,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忽必烈可能获悉( )
A.西方兴办大学教育培养人才
B.奥斯曼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
C.意大利正在发生文艺复兴
D.德意志人抛弃教皇崇尚新教
答案:A
8.《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 )
A.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C.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
D.罗马法对宗教皇权未构成制约
答案:A
9.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这些主张( )
A.形成了氏族部落统一的民族力量
B.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安定
C.结束了教派仇杀并实现信仰统一
D.超越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
答案:D
10.16世纪时,巴尔干地区的基督教居民不仅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还必须遵守一系列歧视性规定,如禁止携带武器、穿着华丽等等。这主要是因为( )
A.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B.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蒙古帝国的统治
答案:C
11.公元7世纪,中印度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远自亚洲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如中国之玄奘、义净,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这说明( )
A.印度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为国教
B.笈多帝国是当时亚洲文化中心之一
C.德里苏丹国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
D.佛教成为当时印度影响最大的宗教
答案:B
12.某人在传教活动中宣称:“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此人还自称是真主安拉的使者,他是( )
A.释迦牟尼
B.伊凡四世
C.穆罕默德
D.査士丁尼
答案:C
13.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 )
①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②经典是《古兰经》
③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④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14.“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巨人”( )
A.攻占拜占庭帝国
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
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
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A
15.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由此可知( )
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
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
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
D.预示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答案:A
16.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答案:B
17.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反映了( )
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
B.唐新顶层关系友好往来的见证
C.新罗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
D.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
答案:B
18.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下游
B.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成为国教
C.德里苏丹国由突厥人建立
D.德里苏丹国以印度教为国教
答案:C
19.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自称为“安拉使者”。宗教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席卷阿拉伯半岛。随后,又伴随着阿拉伯大军的新月旗帜和弯刀,跃入了更广阔的天地。该宗教是( )
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答案:C
20.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计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
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答案:(1)不同特征:古代西方城市,世俗皇权与教权鼎立,皇权受制于教权,所以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在古代中国,帝王集王权与神权为一身,世俗王权大于神权,导致王宫建筑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地位突出,城市建筑等级性的特点明显。
(2)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材料一中布罗代尔说,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永远不会实现统一”。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
答案:(1)评价:首先布罗代尔肯定了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以及其本人利用伊斯兰教在统一阿拉伯半岛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当然,布罗代尔的言论也许过于绝对。就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是阿拉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可能也会有其他人担此大任。
(2)共同点: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
认识:虽然在扩张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PAGE(共69张PPT)
考点扫描
知识导图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的欧洲
古时期的亚洲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中古
西西欧
欧的
庭与俄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
建|城市
洲
文
教罗
代非洲文明
起
家
古时期欧洲文
洲文明
辉煌灿烂及多样性
明的多元面貌
各具特色
的非洲、美洲文明
知识梳理
ZHISHI
SHI
研析
DIANTI
YANX
过关小测
GUOGUAN
XIAO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