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考点扫描
知识导图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早期工
马克
国际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
人运动
思主
工人
与社会
义的
主义思
诞生
动发
的
想的萌
运的展
响
发
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东方从属于西方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
知识梳理
ZHISHI
SHI
研析
DIANTI
YANX
过关小测
GUOGUAN
XIAOCE
0
0
30
30
3
20
20
10
10
1800183018601890年代
1800183018601890年代
%
%
40
40
3
30
1
30
20
20
10
3
0
2
1800183018601890年代
1800183018601890年代
D合格演练测评(十五)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表格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一英亩土地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
年份
1700
1800
数量(人)
0.18
0.26
一个农业生产者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
年份
1700
1800
数量(人)
1.7
2.5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
B.工业革命条件更加成熟
C.殖民扩张助推农业发展
D.工业发展得以反哺农业
答案:B
2.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B.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答案:B
3.300多年前,在英国,有很多贵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有的甚至不惜抛弃政治,解甲归田,潜心研究农业、农具和畜牧。促使这些贵族潜心农事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革命剥夺了贵族土地
B.经营农业可获得丰厚利润
C.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
D.宗教改革削弱了贵族特权
答案:B
4.1720—1721年,英国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这说明( )
A.工业革命初见成效
B.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C.国内外市场刺激纺织业变革
D.新技术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
答案:C
5.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A.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飞机
D.电话机、内燃机
答案:A
6.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传统工业逐渐退出社会
B.轻纺工业日趋减少生产
C.重化工业日益占据主导
D.工业发展渐趋依赖科技
答案:C
7.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道:“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50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8.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有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并存( )
A.导致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源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体现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
答案:B
9.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1879年,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1890年,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价值高达2
180万美元;1902年,美国有发电厂3
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材料反映出美国( )
A.重视新技术的运用
B.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C.工业生产后来居上
D.企业管理日趋完善
答案:A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的特点是( )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垄断组织形成并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
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
答案:A
11.《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从巴黎到布鲁塞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而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之所以被称为“空想”是因为( )
A.没有付诸实践
B.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C.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不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答案:B
1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准确理解应为( )
A.这些工人运动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B.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D.无产阶级开始从资产阶级革命中独立出来
答案:D
13.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建“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但公社4年以后就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是( )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
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14.欧洲工人中曾存在着一种自然权利思想:“适当的工作,应获得适当的工资”;但在1832年后,部分工人认识到,在现存地主、资产阶级当权的制度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阶级斗争是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这一变化( )
A.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说明工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C.受到英国议会改革的推动
D.推动了工人运动开始兴起
答案:B
15.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大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答案:B
16.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国际工人协会”应运而生。下列关于“国际工人协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成立于1864年
B.它在巴黎成立
C.它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
D.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答案:B
17.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 )
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
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
答案:A
18.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公社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旧军队
答案:A
19.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答案:D
20.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这表明( )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
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
(3)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特点:率先在英国发生;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发生;大多数发明成果来自一线工人生产实践;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
(3)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弊端的暴露,科学社会主义逐渐产生。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思想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是指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和实事求是的品质。鉴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完成了“两个转变”和具备特有的优秀品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完备的主观条件。
——摘编自凌唯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
主观因素探究》
材料二 巴黎公社刚取得力量上的胜利,作为革命领导集团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就明确宣布:“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克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巴黎公社的成立,不仅取消了公职人员的高薪制度,还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与战斗积极性,极大地唤起了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摘编自梁文清《论巴黎公社的社会公仆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具有社会公仆意识的主要表现。
答案:(1)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拥有坚忍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善于学习借鉴和独立思考;参与到工人运动实践中。(任答两点即可)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且弊端暴露;历史上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早期工人运动兴起。(任答两点即可)
(2)表现:选举出对人民负责的社会公仆;唤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建立新的公职人员薪金制度,保障工人权益。(任答两点即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