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类训练 记叙文写作指导

文档属性

名称 作文分类训练 记叙文写作指导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19 19: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9张PPT。记叙文1作文分类训练
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2作文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记叙文3请欣赏作文:好奇心 记叙文4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记叙文5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记叙文6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记叙文7点评: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08年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 记叙文8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记叙文9记叙文的分类一、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
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
三、以与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记叙文10记叙文写作要点如下: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 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记叙文11记叙文写作要点如下: 3. 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4. 安排好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记叙文12二、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记叙文13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要素一:人物 记叙文14 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①行动描写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的流氓反动性格进行刻画的。记叙文15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记叙文16b、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巴尔扎克 《守财奴》通过人物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记叙文17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课堂练笔
记叙文18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
2、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记叙文19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 记叙文20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画眼睛”的写法。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记叙文21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三到鲁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记叙文22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示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记叙文23男子汉素描 他,中等个子。方正的脸,一头浓密的黑发又粗又短如同刺猬,让人感到不怒而威。额头上依稀可辨的皱纹,也许是他年纪不大却阅历较多,涉猎较广的证明。眉宇下,细长的眼睛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魅力,眼光时而犀利如X射线,仿佛能看穿人的五脏六腑;时而柔情如水,似乎积聚了全世界的温情。适中的鼻子如同一块凸出的磐石,而“磐石”右边的一颗形似顿号的黑痣,正好像是他平常总像一扇大门那样紧闭着嘴的一个忠诚卫士。记叙文24③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记叙文25香烟在哪里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嘛,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下子就写一大篇。”
“爸爸,生活顾问从来没有这样讲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玄武湖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记叙文26此类描写的失误是:1、?? 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语言无个性。
3、???语言拖沓重复枯燥。记叙文27借来一双慧眼
一天,我与吾母对镜晨妆,我好奇问母日:“我与隔壁之荣荣孰关?”吾母欣然告之:“吾女靓妞也,隔壁荣荣何敢望其项背。”我闻之,喜不自禁。
翌日,我于隔壁窥荣荣风采,怅然若失。沮丧回家,再问妈妈,母携我于镜前,惊指镜中,叹道:“吾女绝妍,举世无双,荣荣何足道哉。”听了妈妈的感叹,我被惊得清醒起来,顿觉悟透了一个人间事理:准确无误地辨别是非,须借来一双慧眼,不戴有色眼镜的、不受感情干扰的一双慧眼。记叙文28此类描写的失误是: 未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文白夹杂,
人物语言脱离生活实际。记叙文29
课堂练笔
记叙文30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用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记叙文31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记叙文32老师,我对您说(节选) 这件事已闹得满校风雨,和我熟识的同学再也不愿与我结伴而行,全校同学都对我另眼相看了。那天上课前,我又被您叫到了办公室,您苦口婆心地开导着我。那么焦急,那么愤恨。好像我确是一个小偷,好象我的脖子上正缠着一条毒蛇。在一旁的校长倒背着双手,神色凝重,从厚厚的镜片中投出冷峻的目光。我无法容忍,只是冷冷地看着您。对您的问话,一语不发。您气愤,您觉得我不仅虚荣,而且顽固不化。然而,老师,您知道我有多伤心吗? 记叙文33 伯母的痛骂,堂姐的冷眼,我受得了,但我不能忍受一个曾爱过我的人,竟如此地不信任我。我才17岁!17岁的心灵怎能被迫背上沉重的负担?17岁的我怎能用纯洁的心去体会这一切?老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为了我,您才如此焦急,可是老师,您为什么又要低估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呢?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下如此重荷,终于我哭着向您“承认”了:“是我……我……偷的。”我浑身颤抖着,手脚冰冷,而您一脸春风,“好了,没事了,改了就好。”您把我那失去自尊的痛苦当作跳出泥潭的解脱。记叙文34 (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一般地说,平叙只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 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
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
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
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
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记叙文35(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记叙文36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作文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但其中也少不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在写人或记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表现手法,当然这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构思。记叙文37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一、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记叙文38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二、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记叙文39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三、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记叙文40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四、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记叙文41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五、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注意: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
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
为曲折而曲折。记叙文42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六、烘托艺术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
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
壮士此行的悲壮。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
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蝉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
衬无声。
记叙文43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七、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记叙文44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八、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记叙文45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九、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记叙文46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十、欲扬先抑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记叙文47三、记叙文写作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记叙文48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过的文章里就有很多体现: ①物为线索:《药》(人血馒头)《一碗阳春面》 ②感情为线索:《纪念刘和珍君》(悲愤的感情) ③一件事为线索:《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寻找和运送特效药) ④一句话为线索:《为了周总理嘱托》(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别……) ⑤游踪线索:一般的游记散文常用这种方法。记叙文49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记叙文50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记叙文51哥,是捡来的吗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娘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记叙文52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记叙文53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
  它像一股叮咚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记叙文54例文: 生活写真 有人说:“上高三如同上了‘刀山’。除了每天应付忙不完的作业还得时时忍受心理上的‘摧残’”,可也有人说:“高三是人生中最充实,最壮丽的一年。所有的理想都可能在拼搏这一年之后实现。”高三究竟如何?是苦,是累?是充实,是愉悦?下面的生活镜头,向您展现了一个高三学生繁忙紧张的一天。 记叙文55 镜头一:“起来!起来!”在妈妈颇像国歌词的喊声中,我极不情愿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没睡醒”大概是每个高三学生起床后的第一感觉,而“睡眠缺乏症”大概是高三学生的通病,一阵“冲锋”,我终于出得门去。想必妈妈此时也松了一口气。到了自行车跟前,竟发现车钥匙没带。回去取?来不及了。我只得打“神牛”去学校。看来这个世界上不只高三生起得早,还有人在为生活奔波,坐在“神牛”上,我着实有一种满足感。记叙文56 镜头二:这是教室里最静的时候,连“咳嗽”都变成了噪音。在经过老师一上午的“知识灌输”,同学们都需要“趴桌静养”,门玻璃上赫然贴着“午睡时间,请勿打扰”,颇有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味道。我趴在桌上“想入非非”,我考上了军校,穿上了军装,老师同学们向我祝贺,我一本正经的向他们敬个军礼,却用了左手。是化学老师的近似怒气冲冲的一声“上课”,把我从尴尬中拯救出来。记叙文57 镜头三:吃过晚饭,我压抑的神经确实需要短暂的放松。和朋友漫步在甬路上,看着操场上奔腾雀跃的身影,羡慕得妒忌。一个男生从我身边走过,自言自语道:“上高三,我还没踢过球呢。”“那他不如我,”我心里想,“我还踢过一次呢——帮人捡球。”我窃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朋友对着落日诗意大发,心中的惆怅写在脸上。“夕阳西下,那是为了明天的日出啊,就像我们现在的拼搏是为了六月的收获啊!”“如此说来,依你……”“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们相视而笑。记叙文58“铃……铃……”晚自习的铃声响了。   记叙文59无言的结局 刺眼的阳光,涌进车窗,给人们增添了一种莫名的烦躁。   车厢地板上,有一片被人踩得乱七八糟的水迹,上面横卧着一本书,封面翘翘地抖。   一个说:“我把书给你,你不接好,掉了怪谁呢?”一个说:“我还没接好,你就放了手,怪我呀?”两句话分别不断地重复在两个人的嘴上。 欣赏记叙文60 侧目,转身,仰脖,直至立起,全车厢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一点,就连刚才呼天喊地地打扑克的那几位也屏住呼吸,直眉瞪眼地看着。“有戏看了,大家的旅途不寂寞了!”不知谁狂喊了一句。我的国人同胞们哪,你们是不是太无聊了?
  卖书的乘务员和买书的青年在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退让,但谁又不好再说什么。女的依旧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男的依旧青筋暴起,虎目怒视。记叙文61 忽然,从座椅上闪出一位小女孩,她从白色的连衣裙袖中伸出一双洁白的小手,拾起掉在地板上的那本书,用手帕擦去封底的污迹,展平翘起的书面,把书放回座位。她又小心翼翼地从手袋里拿出一本自己刚买的同样的书,递给买书的青年。   争执的双方不约而同地一怔,青年人显得有些尴尬,迟疑了片刻,但还是伸手接过了书。   顿时,车厢里定出了一个纯洁的世界,人们的眼中只有那一袭洁白连衣裙,车内无言。车子外面依旧是明丽的阳光,但却如初春一样柔和,显得七彩澜珊。记叙文62[简评]
文章精美,不着华辞丽句,在紧张的氛围中演绎着人间的一种纯洁的真情,自然而清新。更可贵的是作者能在精短的文章中融汇多种描写方法:肖像、行动、语言描写相得益彰,直接描写衬以侧面烘托,文章首尾的环境点染。而“无言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记叙文63五、训练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记叙文64微 笑 红红的脸颊上有两个小酒窝,见人总是微笑。她就是我的表妹苗苗。3年前的一个下午,放学后,我回到家,刚一进门就看见大屋沙发上坐着一个女孩儿,身穿一件朴素的粉红色衬衫。她见到我先一愣,接着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微笑,这样我们便结识了。从爸爸那儿得知,她就是我的表妹,一直住在河北农村,这次是来北京玩的。记叙文65 苗苗有着乡下人的朴实、憨厚。她虽然比我小两岁,可看起来却很懂事,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早熟吧!苗苗不太爱打扮,却总是穿得干干净净,也不爱买东西。为此,我总觉得她太土气,太小气了。一天下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我和苗苗去菜市场买菜。路上我对她说:“苗苗,咱们去买杯酸奶吧,天太热了!”“我不喝,在乡下种地经常在太阳底下烤着,我习惯了,你去喝吧。”说完她冲我微微一笑。我瞥了她一眼,心想:真是乡下人,这么小气!菜场上人真多,我们在一个卖西红柿的摊前停住了。 记叙文66 “大爷,这西红柿怎么卖呀?”“一块钱6斤。”我用询问的眼光看看苗苗,苗苗对我说:“不贵,买吧。”于是我们挑了6斤,交钱时我给了那位大爷两元,可那位大爷错找我一张5元的。我一见立刻把钱放进了兜,拉着苗苗快步走出了菜场。在回家的路上,我得意地向她说着这件事,原以为她会和我一样有占便宜的喜悦,可她却一反常态,对我严厉地说:“你怎么能这样?乡下人种菜不容易,要付出多少的劳动,你知道吗?我回去把钱还了。”说完她转身又朝菜场跑去。我呆呆地站在那儿,脸上火辣辣的。 记叙文67 此时我真有一种愧疚的感觉,使我喘不过气来。苗苗回来了,她脸上又荡起了坦然的微笑。
不久以后,苗苗走了,她的微笑使我终生难忘。每当我想起苗苗的微笑,就使我忆起这件事,使我深深懂得,做人应该诚实,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德。苗苗的微笑时刻督促我去做一个诚实的人。记叙文68点评: 《微笑》一文,通过对苗苗的微笑的描写,来表现苗苗为人的和善和心底的坦荡。“见人总是微笑”,是苗苗留给“我”的印象;为节省钱而不买酸奶,依然“冲我微微一笑”是苗苗“朴实,憨厚”的表现;而且还多找的5元钱后“脸上又荡起坦然的微笑”则更是苗苗诚实和坦荡的体现。以人物的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是习作《微笑》的成功之处,也值得我们借鉴。记叙文69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