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2011、2、20
复习上学期内容
按国家状态
统一
不统一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按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476年)
原始社会
(夏、商、春、秋)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西
晋
东晋
南方:
北方:
十六国并存
宋
齐
梁
陈
581
(鲜卑族)
北魏
三
国
魏
蜀
吴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北朝
589
南朝
长安
隋
577年
589年
581年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二十多年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
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3、统治者提倡节俭。
比较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隋文帝 的措施,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看了这美丽的运河风光,你有何感想?请想像一下当年劳动人民挖掘大运河的情景
看了美鹂的在运河,你有何感受?请想像一下当年老百姓是怎样挖掘运河的?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这种说法对不对?
播放视频《隋炀帝》》
四、隋朝的创举--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
原因: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运上运输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东西走向,开通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需要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概括为:“三点、四段、五河”不看课本试画出在运河示意图。
简结合课本图简述路线: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人工运河,大大 促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作用和意义:
涿郡
江都
余杭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 沟
江
南
河
洛阳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三点
四段
五河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北日大运河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全国水上运输的粮食全靠大运河陆。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运上运输吸能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1、隋文帝纺纱统治二十余年使隋的经济实力增强。
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2、隋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使得征发两百多万人进行开凿运河成为可能;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作为基础。
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在文中找出在有关的一句话进行讨论
1、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或坏来论证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2、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定道理,但不够全面,但说到了好事,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3、大运河的开通,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负担。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课堂小结
繁盛一时隋朝
繁盛
一时—
国家的统一
经济的繁荣
大运河的开通
二世而亡,共三十年(518年至618年)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中“此河”是指什么河?
2、 “水殿龙舟事”又是指什么?
3、你认为此河的开凿有何“功”?
4、假设你是一名隋朝的运粮官,要从余杭押运一批粮食到都城长安 请简述你的航线。
三、隋炀帝杨广的荒淫残暴
杨广(在位604-618年):征高俪,开运河,造洛阳东宫。终导致民不聊生,烽火频起,十八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起。有50余位领袖人物,每人都集结兵力五十万以上,割据一方,或称帝王,或称可汗,互相征伐。最后胜利属于隋的太原大将李渊,接替隋,建立唐王朝,使中国再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