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高考材料作文类型之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漫画作文的特点,掌握解读漫画的步骤、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审图立意的能力
。
㈠漫画的特点
1.取材于社会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有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
讽刺性、幽默性
2.运用变形、夸张、比喻等手法
3.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二、复习巩固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画注(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㈡漫画的构成
(一)、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1、标题
2、漫画的形象
什么人、什么
物、什么事,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
3、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
4、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丰子恺
三、方法指导:
骑马的环保督察、长矛、造污企业
环保督察骑快马经过后突然回转头,“嗖”地把长矛对准造污企业,造污企业瞠目结舌、惊慌失措
找对象:
抓细节:
(二)、站起来——明关系,联系现实把握含义
若是单一画面就根据内容找关系,即画面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从中分析主旨,提炼中心。若是多幅画面要做比较,看变化,把握多幅图中事物的变化趋势。透过夸张、变形的细节部分来解读其现实意义。可以说,还原社会是理解漫画的源头、活水。
环保督察通过杀“回马枪”督察造污企业,推动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理关系:
漫画的内容常常给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立不同的意。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画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然后仔细研究,好好寻找,找出漫画的主体,把握漫画的主要倾向,然后联系社会现实,由果推因。
(三)、飞出去——联想类比,作合理引发
(四)、定下来——比较筛选,确立最佳立意
肯定环保督察的做法
为什么环保督察要杀“回马枪”?
明倾向:
果推因:
1、治理环境应加快督查速度,形式要多样,多杀“回马枪”,加大力度。
2、“回马枪”是时代的要求,刻不容缓
构思最佳立意:
定主体:
环保督察
方法体验
猫、盘子里的鱼、偷粮食的老鼠
猫的眼珠盯着鱼,而对逃跑的老鼠视而不见。
猫的职责是抓老鼠,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对偷了粮食逃跑的老鼠视而不见,只盯住了鱼。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联现实:
明倾向:
否定
猫喻负有某种社会职责的人,抓老鼠喻职责,鱼比喻利益、诱惑甚至贿赂
定主体:
猫
果推因:
为什么猫只盯住鱼,而
对偷粮食的老鼠视而不见
写立意
不能为一己私欲放弃自己的本职。
正面立意
职责大于私欲
一、明画意
二、解寓意
三、写立意
2、看画面
1、品文字
抓细节
理关系
定主体
标题
画中字
明倾向
联生活
果推因
正面述
漫画材料立意方法总结
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请结合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标题举例:
美好源于珍惜
扼住欲望的咽喉
被绑架的幸福感
求而不得是为美
摆好你内心的姿态
对岸的风景独好
亲手摘下彼岸花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当立足点在“占有”之时
远方绚丽,近处亦美
不得则羡,得之则弃
最美的,在眼前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每个角落,我们不禁感叹,早上生机勃勃的旭日真美呀,怎么不一直停留在那一刻呢?当雨淅沥沥地打在芭蕉叶上,我们不禁想念起那阳光普照的日子,可当万里晴空时,我们却又忍不住怀念那朦胧的烟雨。也许,得不到的永远最美吧!
可是,得不到的真的是最美的吗?不,不是的。眼前拥有的,才是最美的。
当花瓶还在远远的地方时,我们认为它如稀世珍宝,格外精美。但拥有了呢,却开始觉得一文不值。若是一不小心摔碎了呢?恐怕又要开始觉得可惜,怪自己不懂它的价值。不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是最可悲的,每个人都不想成为那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吧!所以,若不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的美丽,永远也学不会珍惜的人,只会活在自己的叹息中。
当贫困用血红的双眼注视着霍贝玛的步伐,霍贝玛仍然在那片广阔的草原赶着牛羊前进,仍在捧着自己的画本,描绘着这片草原的美丽。残酷的社会将鞭子挥打在他瘦弱的身躯上,他从来不羡慕那些趋炎附势的画家们所获得的一切。在他眼里,当下是最美的——用属于自己的风格画下的阿姆斯特丹是最美丽的。终于,他从阿姆斯特丹的村口走向了上层社会,一挥鞭,甚至闯进了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即使他这一走,走了近两百年,但只因他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眼前美景,他才屹立于画坛,才拥有了大家都羡慕的美丽。
司马相如绕了一大圈才猛然发现,最美的不过是一直在自己眼前的卓文君;纳兰容若忽视了身边最美的妻,直至她离世,才想起与她的点点滴滴,最后一生只活在自己的回忆哀叹中
;威廉?巴特勒?叶芝,只因爱着眼前的她,不管风,不管雨,因此,那篇拨动人心弦的《当你老了》才仍然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古往今来,多少人看透了“眼前最美”,又有多少人仍执着于自己所得不到的?余秋雨说过,我们会发现努力为之奋斗的,为之担忧的东西往往不是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最美的东西往往就在眼前。眼前的东西往往是因为自己拥有了才不觉得珍贵。此刻,我们最该拥有一颗像苏轼那样豁达的心,即使身处逆境,仍能欣赏并珍惜眼前的美。
追求的心无可厚非,只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眼前所拥有的美。智者,便是会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我只是希望,下一个落日余晖,我们可以珍惜;下一个朦胧烟雨,我们可以珍惜。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每一刻美丽。
距离产生美
玫瑰花香沁人心脾,撷取它,却只会留下一道带刺的伤;群星闪烁装点苍穹,走近它,却只能看到一堆坑坑洼洼的宇宙乱石。
泰戈尔有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是的,因为距离,我们看到了隔岸的美丽。一旦拥有,美在我们眼中可能不复存在。所以说,距离产生美,适当的距离可以让你看到事物完美的一面。
的确,距离可以激发人的憧憬之心。我们醉心于尼采那振臂高呼的豪迈,醉心于查拉图斯特拉的鸿篇巨制,醉心于那跌宕于梦与醉之间的美丽的生命弧线,是因为时代的距离让我们领略到尼采的疯狂与旷世脱俗,同时也让我们看清前方尼采所构建的巨大魔圈。然而若身处于那个飘摇的年代,与尼采的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你看到一个蓬头垢面满口胡言的疯子。是距离,让我们看到了尼采使世界战栗的伟大。
若没有距离,过分亲近只会招惹反感,只能让你更多地注重背后的阴影、其中的裂痕。若没有距离的接触,你只能看到索尔仁尼琴笔下士兵残杀囚犯的暴行,只会看到卡夫卡那双惊疑而神经质的双眼,只会看到纪德那可笑的同性恋倾向,只会看到像狗一样卑微生活的狄欧根尼……
没有距离,你的双眼将会暗淡无神,你或许只能看到事物背后的阴影,却忽略了正面的光环。
何妨保持适当的距离,读他一个完美无瑕。太远的距离会隔离美,因为它会阻断我们欣赏美的视线;太近的距离会扼杀美,因为它让我们过分注意到他人的缺点。所以,我更愿意把旭日阳刚的人生读到兔年春晚,让那一份真情永无止境地涌进我心里;我更愿意把李阳的形象固定在屏幕和课堂上,那是个为英语疯狂、为工作痴迷的形象,而非残酷家暴的实施者;我更愿意品读海德格尔的哲学人生,去领略那《存在与时间》的波澜壮阔。
诚然,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其优缺点,但适当的距离可以让你发现其中更让人心动的美。若不是空间的距离,呈现在世人眼前的蒙娜丽莎只是一幅锈迹斑斑的老画;若不是时间的距离,我们也无法为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相会而动情;若不是心灵的距离,我们也不会觉得柏拉图式的爱情如此唯美动人……
正如漫画所示,距离让老人惊羡于艺术品的精美,然而拥有之后,没了距离,他就只看见它的裂痕。距离产生美,何妨保持适当距离,去领略玫瑰花香,去欣赏群星闪烁。
摆好你内心的姿态
英语当中有句谚语叫:“对面的草地更绿。”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得不到的东西,或来之不易的东西,加倍珍惜,而对轻而易举得到之物或不屑一顾,或恣意挥霍。
正如漫画中,当花瓶是别人的时候,这个人觉得花瓶真精美,到了自己手中却又不尽如人意。其实,这是人的通性,总不能摆好自己内心的姿态,总是对未得到的事物怀有美好的幻想,从而产生欲望,对已拥有的事物吹毛求疵,而渐生厌恶。
古人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见粮食来之不易。因此穷人家的孩子更懂得珍惜粮食。正因为缺乏读书的机会,才有“囊萤映雪”那份对读书的执著。当战火纷飞时,一封信更是万金难买。其实上述之物,无一不是平凡之物,但皆因其不可易得,使人心系之,情动之,将其视为心中之宝。
然而人的心态可在转瞬间改变。对于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再重视。因其神秘面纱已被摘下,其光环暗淡消散。《诗经?氓》中那个憨态可掬的小伙子费尽心思追求貌美女子,然而“言既遂已,至于暴矣”,得到了女子后,便又变得凶残,将其抛弃。其实说到底,人心都是不知满足的,这是人之天性。两千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剽掠各诸侯国及人民财产怎又不是“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当那些金碧辉煌之物不属于我们时,我们心中的渴求便油然而生。总说人为希望而活,那些得不到的,往往就是我们的希望,或是目的。因此我们在看待这些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到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更是将我们自己的对价值的期求和美好的想望赋于其上。“得不到”让我们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使纷繁的色彩及更多的附加的因素充盈着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认知。
虽说人性本如此,人之心态易变,但我们也不应任其蔓延。我们要摆好自己内心的姿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既不用自我添加的优点将得不到的事物嵌入自我设定的模型中,也不低估或轻视自己已得的或轻易所得之物。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得失变幻莫测的社会中或喜或忧,才能淡定审视这个社会以及自己的价值。
“西化”中的中国似乎总觉得西方社会更民主,青年学者熊培云在《思想国》中也不断称赞法国人对历史的尊重;我却认为,只要我们摆好心中的姿态,更理性地独立思考,去发现社会中的美,去珍惜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发现她是美好的,她也还有许多值得骄傲之处。辜鸿铭上课时这样对学生说:“让你们学习英文诗,是为了你们将中国人的平和、宽容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的优越性,珍惜并发扬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也要摆好内心的姿态,珍惜生活中的点滴。金圣叹曰:“炎暑夏日,切绿沉西瓜于朱红盘中,不亦快哉。”可见,只要摆好内心的姿态,珍惜生活,点滴都是美好。
其实,
“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只要摆好心中的姿态,珍惜不一样的自己,人人都是精美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