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2课 “贞观之治”
1、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1、“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
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1、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
2、什么是贞观之治?
3、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4、女皇武则天有哪些功绩?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618年
长安
李渊
李渊
二、 “贞观之治”
局面形成
治国方针——开明的思想
统治措施:1、经济上 2、政治上
善于纳谏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你知道上文的意思吗?你能否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举出“载舟”“覆舟”的例子?
房玄龄
杜如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魏
征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
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整顿吏治、精简机构、减轻负担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贞观之治
吸取隋亡的教训
三、女皇武则天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624~705)
从皇后到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无字碑
如果让你来写武则天的无字碑,你会写什么内容?
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选拔、重用有才能的人。
3、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隋:
1、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
2、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
3、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
1、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2、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3、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动脑筋: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生产。 2.都为本朝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基础:“贞观之治”是“开元盛世”的基础,“文景之治”是汉武帝时盛世局面的基础 。
当堂检测:
1、《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一句,这里的“唐宗”是指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
B 唐太宗重视纳谏,善于用人
C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D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3、唐太宗、武则天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 重用人才B 善于纳谏 C 合并州县 D 轻徭薄赋
C
C
A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5.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6.“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
C
D
C
7、阅读下列材料: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贞观”分别是哪两位皇帝的年号?
2、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3、举出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
7、阅读下列材料: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贞观”分别是哪两位皇帝的年号?
2、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3、举出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
8.“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他”是谁?
(2)“他”引用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3)你能举例说明“他”是如何处理“舟水”关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