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2《水浒传》之《李逵负荆》课堂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2《水浒传》之《李逵负荆》课堂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3 18: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李逵负荆
施耐庵
内容和主题思想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和发展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水浒传》的主题
主题一:歌颂
1
歌颂了力与勇的英雄
倒拔杨柳,空手打虎,杀贪官污吏,
拒万马千军
代表人物:鲁智深,武松,林冲,
秦明,呼延灼
2
歌颂了智慧
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神机妙算,出奇制胜;
代表人物:吴用,公孙胜,
鲁智深
3
歌颂了真诚
李逵负荆,杨志卖刀,
林冲火并,武松杀嫂
主题二:
“忠义”的悲歌
奸臣当道,官逼民反,《水浒传》见证了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对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世界而感到极大悲哀也有总结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出路的寓意。
《水浒传》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结构特点:
水浒传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
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诏安。
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一、检查预习、复述情节
请大家再次迅速浏览课文,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惊闻宋江,强霸刘女;
 
 大闹山寨,李逵负荆;
 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点评:“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本次节选部分的主人公李逵就是《水浒传》中笔墨最多、形象最鲜明的人物之一

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方法提示: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二、分析性格,把握方法
请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李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
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1、肖像描写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
不是好人了也。
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个性率真,粗鲁正直
“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崇尚正义
,嫉恶如仇
“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憨厚可爱、个性率直
崇尚正义
嫉恶如仇
粗鲁蛮横
不分是非
个性率直
憨厚可爱
李逵的性格特点:
3·准确、传神的
动作描写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跳将起来说道”;
“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怒火中烧,大开杀戒,李逵那粗鲁和嫉恶如仇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深入体会
讨论:李逵之死
李逵一辈子追随宋江,忠心耿耿,最后死在宋江的手里,关于李逵的死书中和电视剧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原著:宋江在李逵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喝了毒酒,之后才告诉他,李逵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电视剧:宋江告诉李逵是毒酒,但李逵还是一口气都喝了,也说那一番话;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李逵——悲剧英雄
??
你谈我谈:
你喜欢李逵,还是鲁智深?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和材料的具体内容谈谈。
李逵的性格特点:
崇尚正义
,嫉恶如仇
粗鲁蛮横,不分是非
个性率直,憨厚可爱
鲁智深
也“粗”,焦躁起来,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还唤来酒保训斥。
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远了,方才起身”。
之后,才把二两银子丢还给李忠。
李、鲁的性格对比:
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艺术特色上的不同:
1、塑造的人物不同。一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部分带有定型化的特点,看不出他们的个性与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什么关系;而《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则与其出身、环境、遭遇都有血肉联系,因而随着人物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三国演义》塑造人物主要是进行粗线条的勾勒,细节描写比较少;而《水浒传》则有比较丰富的细节描写,人物富于个性化、立体化。
2、结构不同。《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虚构描写的,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主要按历史顺序展开,构成情节;《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关注人物的命运,围绕主要人物的经历与事迹来突出其性情与神采,同时通过各路英雄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3、语体色彩不同。《三国演义》采用了浅近的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水浒传》则用纯粹的白话写成,完全是人们当时使用的口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