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3 22: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习近平连续三次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充
单调沉闷
改革开放


快速发展
追求个性
填饱肚子
绿色健康
狭窄简陋
明显改善
交通落后
通达便捷
起步较晚
课堂小结
启示:科技改变生活!国强才能民富!有和平才有发展!
(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中山装
列宁装
20世纪50年代,
中国人的衣服体现“革命”色彩
不爱红装爱武装
60、70年代,中国人不管男女老少,普遍穿着蓝(灰)色,被称为“蓝蚂蚁”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布票
改革开放前,因为经济落后,商品供应匮乏,购买布料(衣服)需要布票,而且数量有限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1980年,电影《庐山恋》上映,片中女主角换了43套衣服,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时尚启蒙。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毛泽东的孩子们
穿起了时装!”
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一个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人们)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低
下图是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 ,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 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 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 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 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改革开放后:不仅“吃饱”,还要“吃好”
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健康的概念
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前
改革后
今天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住宅
筒子楼
北方的大杂院
南方的瓦房
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改革前
改革后
今天
自行车王国
汽车大国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
新时代的北京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地下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2018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13.2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了5倍,高铁从无到有,现在通车里程达到了2.9万公里,世界第一。
通信
改革前
改革后
今天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019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8.54亿用户数比美国和印度加起来还要多,并且我们的移动支付和电商也是位居世界第一。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