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中国传统民居
山西民居
-----乔家大院
中国传统民居简介
中国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的房屋居多。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公元前五千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
中国传统民居的五大建筑样式
1)北京四合院
2)陕西窑洞
3)广西的“栏杆式”
4)云南的“一颗印”
5)山西的“王家大院”
和“乔家大院”
北方的“四合院”
四合院不仅仅是北方特有建筑形式,中部及中部以南的地区也有这种建筑形式.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北京四合院
一颗印式
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有彩画。
云南昆明一颗印住宅天井
窑洞式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或土坯窑三种。
陕西米脂的清代窑洞群
陕西米脂的清代窑洞前的场院
干阑式
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构件
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构件的用法
出土的苇编残片
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值得注意的。
在山西随处得见的穴窑
穴窑均作抛物线形,内部有装饰极精者,窑壁抹灰,乃至用油漆护墙。窑内除火炕外,更有衣橱桌椅等等家具。窑穴时常据在削壁之旁,成一幅雄壮的风景画,或有穴门权衡优美纯净,穴内冬暖夏凉,住居颇为舒适,但空气不流通,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墙壁极厚
,有极高的隔热力的
这种窑券顶上,均用砖墁平,在秋收的时候,可以用作曝晒粮食的露台
乔家大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民居,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
.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主入口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
主入口
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
主院---四合院(正院都为瓦房出檐)
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偏院较为低
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偏院为方砖铺顶的平房
屋顶形式
单坡顶
硬山顶(双面坡顶
)
卷棚顶
总而言之,乔家大院的屋顶形式是以硬山顶与单坡顶为主,单坡顶也与硬山一样做成侧屋脊与山墙相连并且侧面是不出檐的.卷棚顶形式一般用于内进门.
建筑构件与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民居建筑,宫殿建筑,寺庙建筑还是先人祠堂)都很注重屋顶及檐口的实用与美感.
撑拱(一般称为牛腿
)位于檐柱外侧,斜向支撑挑檐、檩、枋的檐下木结构.
撑拱下部的额坊处的支撑构件与装饰
斗栱是中国木构建筑中屋身与屋顶的过渡构件。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所特有的。
斗栱
斗栱
碑亭顶部侧面的支撑构架----抬梁式(叠梁式)的木构支撑类型.(抬梁式就是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的两端承檩条;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门口随处可见的挂落
木制的匾非常精美,以及下部的挂落
建筑物上的装饰
院内的一些雕塑
院内雕有麒麟的照壁(也叫做影壁或萧墙)
墙壁上所做的透雕
门枋的装饰
门窗
室内内部的装饰:门扇上部的镂空;内门框上的挂落;天花采用平棋式样(平棋——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天花的装饰形式在宋代被称为平棋。后代沿用的较多。
另外其中放置小方格的则称为平暗)
万人球
九龙灯
九龙屏风
犀牛望月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