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庖丁解牛》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15: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庄子】
【游刃有余】
【道家】
庖丁解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导入
·
历史回眸
细品
·
文本解读
深研
·
难点突破
学习目录
课堂导入
庄周梦蝶
第一部分
历史回眸
学习环节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
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字)?
一个庖丁(屠夫、厨工)的技术成长史。
检查预习1


所踦(yǐ) 砉(xū)然 騞(huō)然
大卻(xì) 大 軱(gū) 发硎(xíng) 大窾(kuǎn) 怵(chù然 謋(huò)然 有间(jiàn)
扫清以下文字障碍:
检查预习2
知识储备
【时代】庄子,名周,字子休,约前369-前286年,宋国蒙邑人。
【生平】庄子一生只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著书,潜心研究道学。后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贡献】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背景】生活在战乱时代,庄子以他独特的方式来反抗这个世界,引导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崇尚“‘无为’”。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其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第二部分
文本解读
学习环节
解决以下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通假字
重点词语
古今异义
阅读1~2段
阅读1~2段
【重点词语】
庖丁解牛:分解,即剖开,分割。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给。
砉然向然:均为助词,前者是象声词词尾,后者是形容词词尾。
莫不中音:合乎。
乃中《经首》之会:副词,又,还。
阅读1~2段
【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通“响”,响亮的声音。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词类活用】
手之所触:动词做名词,接触的地方。
肩之所倚:动词做名词,倚靠的地方。
膝之所踦:动词做名词,支撑,接触的地方。
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踩。
阅读1~2段
【古今异义】
乃中《经首》之会
古义:指节奏。
今义:会议或有某方面的能力。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过程描绘得很生动,他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描写分三个过程,分别是: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结合这两段来分析:
讨论交流


有什么
人、刀、牛
怎么样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像什么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解牛描写
名词陈述
动词、形容词描绘
比喻、拟人形象化
解决以下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通假字
重点词语
古今异义
阅读3~4段
阅读3~4段
【重点词语1】
1.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2.进乎技矣:超过。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4.官知止而神欲行: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
5.批大郤:击。
6.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
7.因其固然:依照。
8.技经肯綮之未尝:筋骨结合的地方。
3~4段要点
9.良庖岁更刀:换。
10.族庖月更刀:众,一般。
11.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出。
12.而刀刃者无厚:名词,厚度。
1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很宽绰的样子。
14.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15.如土委地:掉落、卸落。
16.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3~4段要点
【通假字】
1.批大郤:“郤”通“隙”, 空隙。
2.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指支脉。
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词类活用】
1.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2.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
3~4段要点
【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常指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3~4段要点
【古今异义】
4.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到了,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5.吾见其难为 古义:很难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
6.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因为(之)。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7.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样子。
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3~4段要点
【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2.良庖岁更刀,割也。 判断句
3.族庖月更刀,折也。 判断句
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庖丁解牛,神乎其技,从中启发我们:学好一门手艺或修炼一种艺术,应经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分别是:专注于物、专注于技、物我两忘,结合文2段分析如下:
讨论交流


第一阶段
(无非牛者)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排除干扰,专注于物(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精研深磨,掌握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修炼三步
(目无全牛)
(官止神行)
第三部分
难点突破
学习环节
全文始于“技”,终于“道”,作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比较 技盖至此乎?”
得养生焉。”
讨论交流





何为“得道”?
探究思考
手中有剑,心中有剑
(紫薇软剑)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玄铁中剑)
手中无剑,心中无剑
(万物皆剑)
知识迁移:独孤求败
成语积累
1.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3.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4.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
(得道)
庖丁解牛

所见皆牛

目无全牛

官止神行
课堂回顾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