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六十二中 人教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六十二中 人教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4 08: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世纪的西欧——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衰落; 政治分裂。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极一时。
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强调禁欲苦行。
政治:王权的加强
经济:工商业的复兴,自治城市的兴起。
思想:大学的兴起,思想自由
黑暗
光明
思想对社会转型起着怎样的作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在不同时期的诉求,感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难点
重点:知道文艺复兴的原因、内容;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带来的影响;
难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
本课知识结构
一、呼唤人性自由
——文艺复兴
思考
文艺复兴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欧洲黑死病的流行,社会失序,经济濒临崩溃。
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原意是再生。这次思想运动发源自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材料一 :13—15 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天主教会禁欲苦行的说教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但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他们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据人教版新课标教材
材料三:无论是谁,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不能否认 ……哪个地方的商业能如佛罗伦萨这般兴旺发达呢?又有哪个地方的才士俊杰比佛罗伦萨更多呢?
——《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上的主要问题》
材料四: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
(1)背景
结合材料和课本,概括文艺复兴最初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兴起的原因?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阶级支持: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禁欲主义;
文化遗产: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
中坚力量: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
社会心理:教会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材料一 :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 ——[意]但丁《神曲》
(2)核心
结合材料和图片,思考与宗教神学相比人文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目光坚毅
人的意志
青筋暴起
人的力量
躯体完美
人的美感
人文主义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和迷信
主张安于现状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反对宗教信仰)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崇尚冒险和进取
自由平等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宗教神学VS人文主义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4世纪
文学三杰
15世纪
美术三杰
16世纪
文学
薄伽丘
但丁
比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李尔王》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3)人物及代表作
自主学习
《神曲》插图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领

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作品节选




但丁
《神曲》
“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害怕用欺诈手段。
薄伽丘
《十日谈》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父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第一次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彼特
拉克
《歌集》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抨击封建神学的腐败和虚伪。
反对神性,追求人性自由。
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
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实质?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号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拉斐尔自画像
达·芬奇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拉斐尔《母与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思考:以上三幅图,刻画的都是《圣经》中的人物,却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作,为什么?
解疑: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苦行之说,但并不反对信仰上帝。而是借助宗教体现人的性和情感之美。
雕塑:《安东尼·奥索》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
神情呆滞,一脸愁容,一幅受苦、受难的样子。
色彩丰富、形象生动, 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拉斐尔《母与子》
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3)意义
文艺复兴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对神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的认识上来,开始把人与神提到了并重的地位。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冲击封建秩序
摆脱宗教禁锢
彰显人性价值
追求现世幸福
二、渴望信仰得救
——宗教改革
定义: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的背景
天主教教皇
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资产阶级
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各国国王
王权应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经济(根本):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其他:德国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
一、宗教改革(16世纪)
(1)背景
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
“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
一、宗教改革(16世纪)
(2)标志
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一、宗教改革(16世纪)
(3)内容
上帝的公义,乃是凭信心而获得的,因“义人必因信得生”,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
——路德:《路德文集》
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对话。
——朱汉国:《历史》必修三
不管哪国君主,只要他奉新教,路德就愿意承认他是本国的宗教首脑。 ——罗素:《西方哲学史》

根据材料,概括马丁? 路德改革的内容。
因信称义(核心)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民族教会
上帝的公义,乃是凭信心而获得的,因“义人必因信得生”,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
——路德:《路德文集》
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对话。
——朱汉国:《历史》必修三
不管哪国君主,只要他奉新教,路德就愿意承认他是本国的宗教首脑。 ——罗素:《西方哲学史》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我的信仰你做主
我的信仰我做主
信仰直达
(4)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一、宗教改革(16世纪)
(5)影响
材料四: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关职业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三: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
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阅读以下材料,思考宗教改革的影响:
文艺复兴
否定神学思想
找到现世中的自我
——文化运动
上流社会
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
否定教权
找到灵魂得救的自由
基层社会
大众群体
——社会运动
小结
小结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经济根源
形式
斗争对象
领域
核心
性质
封建神学和禁欲主义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经济独裁
文学、艺术等世俗生活
宗教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借助宗教外衣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4—17世纪初
16世纪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
物,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生物进化论的传播 D.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A
2.“如果我们将中世纪比作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么我们必须将这新的觉醒时代,这个从佛罗伦萨开始的时代,看成明亮而清澈的黎明。””这新的觉醒时代”( )
A.促使希腊罗马文化的复苏 B.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
C.弘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D.破除罗马教廷的束缚
3.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主要课程有经院哲学、神学等。16世纪,德意志新建了9所大学,开设的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神学一统天下 B.学术研究僵化
C.人文主义发展 D.大学教育普及
C
C
4.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会反对奢侈之风,因此,当时欧洲人普遍穿着宽松的长袍。但15世纪末以来,西欧上层社会开始流行艳丽豪华的服饰。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西欧人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B.被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得以恢复
C.文艺复兴逐渐由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D.宗教改革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B
5.下面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
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
幅图片共同体现了(  )
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A
6.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在肯定人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
A.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7.“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
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反映,文艺复兴( )
A.反对教权专制和王权专制 B.宣扬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C.以人文精神解读宗教题材 D.猛烈批判宗教贪婪的本性
A
C
8.英国学者马克·格林格拉斯在《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一书中认为: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1517年,马丁·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宣战,教义冲突取代了共同信仰,人们发现了新世界,也重新发现了欧洲。这里的“重新发现了欧洲”指的是 ( )
A.文艺复兴解放人们的思想 B.人们摆脱了对上帝的信仰
C.欧洲民族国家意识萌芽 D.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C
9.“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
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
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材料的主旨是 ( )
A.王权高于教权 B.简化教义
C.《圣经》权威 D.因信称义
10.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
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宗教改革运动“提高了一步”
是指(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权威
C.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扩大了人文主义的社会基础
D
C
11.马丁·路德提出:“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
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获得赦罪或全部免罚。”这反映了他(  )
A.追求灵魂升天 B.倡导人的解放
C.否定了教皇权威 D.宣扬《圣经》精神
12.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
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宗教改革运动“提高了一步”
是指(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权威
C.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扩大了人文主义的社会基础
C
C
本课结束,感谢各位听课老师莅临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