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 二年级上册美术 第6课 好看的器物 ▏说课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 二年级上册美术 第6课 好看的器物 ▏说课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24 18: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好 看 的 器 物
Hao kan de rong qi
说 教 材
指导思想: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精神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泥塑造型的设计及揉、按、搓、捏等制作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时,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表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形成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美术学科二年级上册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内容。学生将学习一些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及容器的捏制方法。本课与《玩泥巴》、 《多样的小饼干》、 《特色小吃》、 《小花垫》、《我喜欢的动物》、《多样的小饰品》、《泥条造型》《造型各异的建筑》《动态之美(三)》《泥塑-古建筑》构成了这一套教材的泥塑知识。在全套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征。复习搓、
揉、按、压、捏、粘、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有趣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
了解制作不同泥塑作品的方法;通过观看不同的泥塑作品的照片解决学
生泥塑过程中创新的问题;通过观看古今中外陶艺作品,感受中华民族
的传统工艺的美。
(三)态度、情感、精神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立体造型能力和语言表达力,了解祖国古
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感受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过《小花垫》、《早餐》、《特色小吃》、《多样的饼干》等泥塑课程。并且我校自2012年始进行泥塑校本课程的探究,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泥塑校本教材进行每周三次的泥塑课程训练,所以对于泥塑的制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创造出容器的基本造型。
预设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对容器外形变化及装饰美化的创新,根据这一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使用演示法、比较法,观察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陶艺器物的制作方法,并制作出一两件器物。
教学难点:
容器的美化与装饰。
教学方法
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等理论为依据,采用讲授、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以下教学策略:通过教学课件,教师设问、谈话启发及示范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学习活动。体验式及探究式学习。
学习材料
(1)教师准备:演示文稿、教师制作好容器、陶艺泥,陶艺工具
(2)学生准备:报纸、陶艺泥、制作工具
教 学 流 程 图
教师示范,
分析容器装饰技巧
复习制作陶艺的基本方法
讲解容器的外形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
课后拓展
开办陶艺作品展览,交流评价
学生创意实践
讲授新课
图片导入:欣赏陶艺作品(书中作品),
激发学生兴趣
好看的器物
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鹰鼎通高36厘米
它的材料是陶泥制作的
捏泥巴基本技法:
捏一捏 按一按
小组讨论:
你们组的作品,都运用了那些装饰方法?
装饰方法:
泥条、泥片、泥球、刻画
1. 独立或参照书中、教师示范等精美作
品,制作一件或两件容器。

2. 对作品进行装饰。
开办陶艺作品展览会,请学生把制作好的作品放到展柜相应的位置,并请孩子把手中的两枚小星星一枚投给自己,另一枚投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评选出艺术之星。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最具代表的就是众所周知的景德镇瓷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陶瓷也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如茶具,碗盘等,有些陶瓷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有更多的审美价值,装点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得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