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练习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练习题(附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3 21: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
中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
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与“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句中“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只印三两本,最为简易
B.
彼与彼年相若也
C.
若入前为寿
D.
望洋向若而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姿意妄为
粉身碎骨
张皇失措
封万户侯
B.
挑肥捡瘦
真知卓见
撺掇不止
四处逃窜
C.
迄今为止
矫枉过正
盛情款待
年成欠收
D.
挈妇将雏
携手共进
声名鹊起
为丛驱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
梁山泊一百零八个人,作者在书中都交代了最终的结果。虽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死亡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的死得很壮烈,有的死得很暗淡,有的死得很聪明,有的死得很愚蠢,而李逵的死是令人感动的。
C.
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D.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30%,有些甚至下调了一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历史上的曹操,(    );既是________的,又是多谋善断、英勇的,这是又一方面。《三国演义》写曹操,把他________成奸雄而不是英雄,掩盖了他的王霸之度,这是为什么?曹操杀死吕伯奢全家,杀死孔融全家,逼死荀彧,都是罪恶,但这些罪恶,不能掩盖他平定北方,________屯田,恢复北方残破经济的功绩。但他为了报父仇,杀死几十万无辜百姓,这一大罪行是无法掩饰的。因此,《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尊刘贬曹,把曹操塑造成奸雄的典型,完全是________的。
4.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是极端自私,又是猜忌残忍、暴虐的,这是一方面
B.
既是暴虐的,又是猜忌残忍、极端自私的,这是一方面
C.
既是极端自私的,又是暴虐、猜忌残忍的,这是一方面
D.
既是极端自私的,又是猜忌残忍、暴虐的,这是一方面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知人善任  塑造  实行  正确
B.
爱才若渴  
塑造  
实行  
准确
C.
爱才若渴  
打造  
履行  
正确
D.
知人善任  
打造  
履行  
准确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他杀死几十万无辜百姓,为了报父仇,这一大罪行是无法掩盖的。
B.
但他杀死几十万无辜百姓,为了报父仇,这一大罪行是无法掩饰的。
C.
但他为了报父仇,杀死几十万无辜百姓,这一大罪行是无法掩盖的。
D.
但他为了报父仇,杀死几十万无辜百姓,这一大罪行是无法掩饰的。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动词,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
(1)当日天晚,两个到一个大庄院敲门。
(2)李逵直入去,燕青拖扯不住,直到草厅上。
(3)李逵听了,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4)李逵上,劈衣领揪住,直拿到古庙中。
A.
走  
跳  
赶  

B.
奔  
走  
跳  

C.
赶  
奔  
走  

D.
走  
跳  
奔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皱纹/骤然
杀戮/山麓琼楼玉宇/群龙无首
B.挟持/偕同
竹笋/损失柳暗花明/扭转乾坤
C.肋骨/擂台嗟叹/街道
追根溯源/素昧平生
D.
游泳/踊跃
祝贺/豁达倾家荡产/轻装简从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里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据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刀,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9.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为何能惊得刘备面如土色?
10.文中正写曹操与刘备喝酒,忽然转到写“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这有何作用?
11.“后园学圃”和“惊落匙箸”两个事件表现了刘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2.曹操问刘备谁是当世英雄,刘备首推袁术,若将首位换成袁绍或刘表成不成?为什么?
13.关羽、张飞携剑入相府,曹操见了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又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这两句话在刻画曹操这个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今何在
(1)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赤壁之战”形势不合。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2)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
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3)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曹操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江北沿岸,孙、刘联军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黄盖溯江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对。
(4)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5)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6)《水经注》“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拾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7)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关键是,长江“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近100里。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14.“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15.第(6)段中“此次战役的逻辑”指的是什么?
16.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与的相互印证说明: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杨守敬的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17.就本文提供的信息,简要评述郦道元、盛弘之、赵彦卫、王象之、本文作者在对“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探究中的历史性贡献。
三、语言表达
18.“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的说法流传甚广,这句俗话分别说明了这两部名著的什么特点?对两类人分别有怎样的提醒?
19.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
高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20.《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为其三人写几句话,并能突出其“绝”之处。
四、作文
21.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这句评语点明白话对于语言个性化的重要性。请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要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项相同,都是“如果”。B项,像,似;C项,你;D项,海神名。
2.【答案】D
【解析】A项,恣意妄为;B项,挑肥拣瘦;C项,年成歉收。
3.【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据”“表明”保留一个,“的原因”或“由……引起的”保留一个。C项,语序不当。“尽管”应放在“包里”的前面。D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开展”缺少宾语,降幅不应使用倍数表示。
4.【答案】D
【解析】注意和下文分号后的句式一致。
5.【答案】A
【解析】知人善任:了解人并且善于任用人。爱才若渴: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塑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打造:制造(多指金属器物),比喻创造或造就。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履行:实行(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结合语境,选A项。
6.【答案】C
【解析】画线句中,用词不当,“掩饰”应改为“掩盖”。
7.【答案】B
【解析】“走”往,奔向某地。“跳”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赶”追。“奔”急走,跑。
8.【答案】C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zhòu,lù,qióng/qún;B项读音依次为xié,sǔn,liǔ/niǔ;C项读音依次为lèi,jiē,sù;D项读音依次为yǒng,hè/huò,qīng。
9.【答案】曹操的话是敲山震虎,赋予此话以深层含义;而刘备心中有鬼,以为自己的韬略被曹操发现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言为心声,要结合上下文挖掘两人言行的意图。
10.【答案】“龙挂”正好可引出“英雄”的话题,而且“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既能烘托气氛,也为下文惊雷忽至作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可结合作品内容,从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角度来分析。
11.【答案】有远见,有计策,易慌乱但机智、从容。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的形象。可依据刘备“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概括。
12.【答案】不成。因为刘备的回答虽不是真心的,但也应听起来合乎情理,首先提出袁术是因为袁术这会儿正准备称帝。(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刘备首推袁术是当世英雄,这首先不是刘备的真心话,其次,要明确刘备首推袁术的原因是袁术这会儿正准备称帝。
13.【答案】曹操对刘氏弟兄的情义看得很透彻,预示着刘备的韬晦之计只可能瞒过一时,如不早逃脱,终将会被彻底识破,从侧面写出了曹操识人之准及机智善变。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曹操的话揭示了桃园三兄弟的情谊,也表现出曹操看问题的深刻与透彻。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A项是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所主张的观点,这是支持“蒲圻赤壁”是真正的“赤壁”。
15.【答案】利用同在长江南岸的乌林与赤壁上下游的间距,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此次战役的逻辑,也就是后人所记载的赤壁之战的情况。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荆州记》,并不是“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
17.【答案】①郦道元最早提出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武汉市武昌西南长江南岸,成为后世考证“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论据。②盛弘之以实地查勘和访问,提出赤壁、乌林同在长江南岸,二者东西相距一百六十里,证明了“赤壁与乌林相对”观点的谬误。③赵彦卫、王象之二人辨析了关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种说法,最终得出“赤壁山位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这一确定的结论。④本文作者揭示了长江河道延长百余里的历史变化真相,对郦、盛二人“屡遭否定”作出解释,从而肯定了赵、王二人对“赤壁今何在”的正确判断。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历史性贡献必须有助于历史真相的揭示,这就要抓住他们在明确赤壁之地过程中的贡献。
18.【答案】《水浒》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崇侠尚义,甚至好勇斗狠,提醒年轻人遇事冷静沉着;《三国演义》智谋之士奇谋妙计层出不穷,甚至尔虞我诈、背信弃义的奸计也屡见不鲜,提醒老年人处世坦然大度,莫用心机。
【解析】本题要在整体把握名著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这两部名著的特色,简述“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9.【答案】我们曾学毛泽东指点江山,歌颂风流人物;我们曾吟周敦颐爱莲篇章,立下君子之志
【解析】本题属于仿写题,要以名著、名作为内容,要有作家或作品人物。
20.【答案】曹操何等奸诈,竟借粮官人头弹压军心,甚至借“梦”杀人;关羽何等义气,桃园结盟三兄弟,华容道义释曹孟德;诸葛亮何等睿智,舌战群儒,智算华容,空城计显智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国演义》情节的熟知程度。人物故事虽多,但一定要选取体现其“绝”的情节。
21.【答案】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
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
“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能行吗?”
“行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啦!”
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蹬着车。
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妈妈说:“同志,到啦!”
车平稳地停下来了。那双有力的大手,又把我从车上抱下来。我又听妈妈说:“同志,这个……您拿去喝杯酒御寒气吧!”
“大嫂……快,快……看病要紧!我在这儿等您,等孩子看完病,再拉你们回家!”“同志,您拿着……看情况,这孩子要住院呢!”“那好,大嫂,您快带孩子看病去,我走了!”“哎,你这个人真是……”
可是车轮的声音已经渐渐地去远了。
【解析】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