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锈、用途等内容呈现学习情景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总结性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及物质间的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复习,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二)教材主要内容:
⑴本单元涉及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2)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的内容。
(3)本单元共3个课题: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其中2、3课题是重点,课题2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提出大家熟悉而又不知所以然的问题,从而过渡到化学的学科知识上,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理念。
二、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新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金属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是不够系统,也不十分清楚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还有欠缺,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靠。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应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将自己对金属制品的成分和各项性能及其用途的认识逐渐清晰、系统、深入,进而产生学习有关金属的性质和生产知识的积极心态。同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但在设计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验证金属的活泼性中,控制变量的环节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面对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必须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地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节课我的切入点是生活中应用广泛,同学们熟悉常见的铝制品入手,从而引发了金属的全方面复习,所以我的课题定为透过铝看金属,也存在了以点概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想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一些共同物理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认识化学知识的巨大作用。
(3)进一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会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认识金属生锈的条件,了解防护措施,从而认识保护金属资源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举例,了解、认识金属材料的存在、性能、用途。
(2)通过回忆、练习、归纳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
(3)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金属的生锈及防护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体会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通过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生锈的学习,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原理;金属的锈蚀及防护。
2、难点:(1)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控制变量设计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锈蚀条件的探究及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的幻灯片展示两种常见的物质,
提出问题:下面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观看大屏幕,自由讨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回答问题 从生活中取材,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导入复习,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展示 1
分钟
复 习
第
一
站 透过铝看金属一:物理性质
金属特性有很多,除了金属光泽以外,金属一般还具有下列物理性质。
金属的优良性能使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用途,
也就是说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你能把下面的性质和用途准确的进行连线吗?
投影:习题连连看 完成习题连连看 向学生阐述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理念。 习题 2分钟
思考: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了首先要考虑物质的性质,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其实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大多属于合金,为什么?什么叫合?合金都有什么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讨论,回答 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 投影 3分钟
除了刚才我们见到的轮毂盖,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在食品方面,我们却要严格的控制铝的摄入,你知道为什么吗?投影:辩证看铝。 讨论,回答。 从生活走向化学,展示物质的利弊两面,体现要在适合的领域合理使用的观点。 信息展示 1
分钟
由于铝元素对人体的危害,所以铝制炊具正慢慢地退出我们的厨房,可是十九世纪的拿破仑却对铝制品情有独钟。
投影:铝,贵族的专属
提供信息,判断金属的使用年代与活泼性何关 讨论,回答。与活动性强弱,以及冶炼技术有关。 结合历史事实,强化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突破难点。 信息展示 2分钟
铝制品可以做餐具,除了其金属光泽和轻便以外,还有最大的优点就是耐腐蚀。
问题投影: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呢?铝制品能抵抗酸雨的侵害吗?在清洗铝制品时,能否用钢丝球或砂纸等擦洗呢? 思考,回答。
1、表面致密氧化膜。
2、完成氧化铝与酸反应的方程式
3、氧化膜破坏 考查学生对金属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生活中常识引入铝的化学性质话题。 投影 2
分钟
复
习
第
二
站
透过铝看金属二:化学性质
铝的活泼性和耐腐蚀性都是它的化学性质,那一般金属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投影: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拨:金属化学性质与活泼性顺序密切相关。
首先看: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由金属活泼性决定的,同时由反应现象也能体现活泼性。应用:能否辨别真假黄金? 学生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投影 4
分钟
然后看: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也要看金属活泼性。同时还要考虑酸的特点。
接下来回顾金属与盐的反应,思考问题。
投影: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现象的描述。 思考、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投影 4
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应用一:考查金属与酸盐反应的条件。
补充完整:黄铜与黄金的鉴别方法二。
思考: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应用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应用三: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现象。
应用四:如何除杂质。
思考,完成习题 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比较、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及合作的能力。 投影 9分钟
投影:中考链接。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
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投影 4分钟
复
习
第
三
站
透过铝看金属三:金属生锈
在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时,金属很容易生锈
铝有着坚硬的铠甲,铁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你知道铁为什么会生锈吗?
你对防止铁的锈蚀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投影: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措施。 思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 投影 3
分钟
铁的生锈造成了每年的钢铁大量的损失,因此金属的防锈至关重要。除了防锈以外,要保护有限的金属资源,我们还要怎么做? 思考,回答 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投影 1分钟
复
习
第
四
站 透过铝看金属四:金属冶炼
铁在自然界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为什么?那么怎样从铁矿石中提炼铁呢?完成投影问题。
在实验室中也能进行金属的冶炼,我们一起来回顾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思考,回答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与人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投影 4分钟
以上是金属这章的重点知识回顾,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金属知识的应用。进行巩固提升。 计算、思考、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提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成功。 投影 5分钟
课堂作业 【巩固性作业】:必做题:1、2
【拓展性作业】:选做题:3 检测能力 自我评价 投影
板书 设计
七、教学反思:
注意问题:
本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学内容几乎含盖了金属的所有知识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内容较多、任务也较重,在时间上也显得紧张,这要求教师课前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做好调控,环节紧凑、语言简练,该细的地方细,该略的地方略,着重解决学生仍感到难的知识和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设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前面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设计想法:
这节复习课与刚才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课的复习方式略有不同,这是由于这两章所处的位置及其内容特点不同,金属的部分知识是建立在酸碱盐化学性质基础之上的,所以本节课复习的侧重点没有完全落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点上,而是对本章的全部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复习,当然由于是复习,其中对于部分重难点内容也进行了巩固提升。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的体会与收获进行得较仓促,练习也没有完全进行。因此,如果时间允许,本课应分成两课时进行,那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巩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