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告别雅尔塔·课堂笔记
课程标准: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通过比较苏联与独联体的不同之处,提高从历史文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新课探究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经过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2、措施及后果
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但未收到预期效果,使国民经济每况愈下,商品供不应求。
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思想界出现严重混乱;主张苏联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弱化了党的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3、最大的危害: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4、教训:
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二、东欧剧变
1、苏联解体
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长期积累的矛盾不断激化;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外因:本文资本主义长期和平演变的结果。
经过: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1991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叶利钦掌权→1991年12月,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2、东欧剧变:
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3、八一九事件
实质:苏联“传统派”为了挽救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场政变行动。
结果:在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和叶利钦等人的反扑下,以失败告终。
影响: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4、独联体
成立: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
5、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6、苏东剧变的实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即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化为资本主义制度。
7、认识: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重大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但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17、干戈不息·课堂笔记
课程标准: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了解中东战争的原因和中东和平的进程。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力介入的三次地区性战争。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某一大国为所欲为、主宰世界建立单极霸权的企图已难以得逞了。
一、和平路漫漫
1.五次中东战争:中东战争指二战后,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进行的五次战争(1948—1982),又称阿以战争。
2.中东战争的原因: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西方大国的干预等。
3、认识:战争只能带来无辜的伤亡,学生的灾难,使矛盾更加激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阿以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只能是和平谈判。
中东地区的动荡,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世界各国都希望消除中东地区的不稳定。今天在国际力量的推动下,中东和平出现了一些曙光。
4.中东和平进程的现状
1991年,巴以在“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首次进行和平会谈。
1993年,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周旋下,签署“巴勒斯坦部分自治的原则宣言”,出现“历史性的握手”。但由于种种原因,中东地区仍未实现真正的和平,和平之路仍然漫长。
二、“非接触性战争”——科索沃战争
1.原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等国都把南斯拉夫解体视为插手巴尔干半岛的良机。
2.特点:大规模空袭。
这次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因为交战双方人员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又称为“非接触性战争”。
3.结果:美国在战争开始78天后停止了对南联盟的轰炸。
4.影响和启示:
(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没有得到安理会的授权,破坏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严重侵犯了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这种行为也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行为准则的公然践踏,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2)北约停止轰炸,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表明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1、海湾战争:原因:海湾危机(实质:地区性大国单独向世界秩序进行公开挑战)
经过:1991年,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使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结束。
性质:联合国安理会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2、伊拉克战争:原因:美国借口911事件和反恐而发动。
经过:2003年3月,美国联合英国发动对伊拉克的进攻,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性质: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3、认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反映了当今世界某一大国为所欲为、主宰世界建立单极霸权的企图已难以得逞了。
伊拉克战争的前后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1)恐怖主义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威胁;(2)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公然挑战联合国权威的行为;(3)美国在战后伊拉克重建过程中求助于国际社会,说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任何程度的地区性事件;(4)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对话和沟通,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进行合作和协调,才能真正尽量避免战争。
18、梦想成真的时代·课堂笔记
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计算机的诞生过程及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与化学、物理学、数学和工程学等交叉综合而成的新型技术系统。知道克隆技术的产生。列举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过程,知道在20世纪人们终于实现了航天的梦想。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基本概念: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2、代表性技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核心技术)、航空航天(空间技术)、生命工程
3、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并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4、特点:
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
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现代计算机
1、诞生: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原因:二战的需要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用于人类发展,可造福人类。
4、网络技术的产生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三、生命工业
1、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以生命物质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地位:21世纪是生物时代。
3、核心:基因工程。
4、重大突破: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代表:克隆羊多利。
四、天机无限
1、航天技术的三个里程碑: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
2、人类首个航天员:前苏联加加林。
3、首次登月飞行:美国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4、中国首个航天员:神舟五号杨利伟
拓展引申:
5、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积极影响:
学习方式的改变: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电子图书等。
交往方式的改变:电子邮件、视频语音、网络交友等。
娱乐方式的改变:电子游戏、网络影视、娱乐互动等。
购物方式的改变: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等。
消极影响:网络诈骗、沉溺网游、危害信息传播等
19、机遇与挑战·课堂笔记
课程标准: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教学目标: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培养对历史问题归纳与整理的能力;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培养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了解联合国的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
1、含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根本原因(根本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
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表现: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国际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世界变小成为地球村。
4、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对你生活的影响:
(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等遇到的国际品牌谈起,说明经济全球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5、影响(评价):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
(1)机遇:①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通;②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③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④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2)挑战:
①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以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较低等原因,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全球化还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风险的一面,容易受到金融风波的冲击。 ③发达国家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可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二、人类面临的问题
1、表现:战争问题、人口问题、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缺乏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
2、应对措施: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大禁毒,反恐等的力度和国际间合作。加大科研的投资和国际间合作,寻找可替代资源。重视舆论宣传及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三、日不落的联合国——最大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1、建立:根据雅尔塔会议决议于1945年10月成立,总部在美国纽约。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3、基本原则:主权平等、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4、主要作用:略(详见教材P121-122)
拓展引申:
1、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
采取切实措施防范风险,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2、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用作用等。
3、为什么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全球化发展。超越国界的自然环境、人口控制、资源合理利用等影响全球问题的协调,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禁毒、控制艾滋病、反恐、打击国际犯罪等影响全球的社会性问题,都需要各国政府采取协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