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始兴县风度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铰链 侥幸 配角 矫枉过正 B.拂拭 嗜好 谥号 恃才傲物
C.绚烂 殉职 徇私 瘦骨嶙峋 D.滨海 嫔妃 濒危 五彩缤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李肇星外长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出色回答,让很多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从中领略了一个大国外长的睿智和魅力。
B.在CBA季后赛中,南钢大华队与广东宏远队的几场比赛屡遭败绩,究其原因,大华队欠缺的,一是战术不当,二是心理状态不稳宰。
C.不管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可信程度颇受怀疑,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收集并提供了一批新旧富豪成长壮大的重要信息。
D.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司法部门应如何保护老百姓的物权以及开发商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⑤③①⑥②④ B.④⑤③①⑥②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②③⑤①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
C.以天下事为己任 刑以惩恶
D.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贺 少赂其使者可也
7.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刚毅直谏的一组是 (3分)
A.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 臣实预闻顾命
B.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非陛下之刑赏
C.普叩头辞让 帝竟从其请
D.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 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
B.太祖突然驾临赵普家,适逢吴越王礼到,赵普当着太祖面将礼物开启,竟是十瓶满满的瓜子金,赵普惶恐至极,太祖却笑着说“受之”。
C.赵普任宰相十年间,多次犯颜进谏,对于哪些人应该任用,哪些人应该升迁,他总是坚持己见,据理力争,而他的意见往往最终被太祖采纳。
D.赵普被罢相后,出任外职,他向太祖上奏折赞美了太祖之弟开封尹,力陈自己并未轻议皇弟,也是对太祖表白自己的忠心。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普 因 言 外 间 百 姓 正 望 雨 于 大 宴 何 损 不 过 沾 湿 供 帐 乐 衣 耳 百 姓 得 雨 各 欢 喜 作乐 适 当 其 时 乞 令 乐 官 就 雨 中 奏 技 帝 大 悦 终 宴 普 临 机 制 变 能 回 帝 意 类 此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3分)
②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4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①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②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易《醉酒》诗。
(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选按照前三题给分)(6分)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此予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2)郡县逼迫, 。州司临门, 。(《陈情表》)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琵琶行》)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报任安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作一种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父 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 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 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 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 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 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 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亲 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 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 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亲 (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 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 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 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 可是…
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 (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 (哀求地)贤一郎!
阿胤 哥哥!
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16.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4分)
17.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
18.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情进行探究。(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运气却从来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届世界锦标赛,但还从来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没有任何一个田径选手的付出比奥蒂更多,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选手能在37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遭遇到比奥蒂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的缺席,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掌声和欢呼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了下来,只有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奥蒂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飞身领先,她像旋风般地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孤独的奥蒂一人奔跑在赛场上,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观众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中,面无表情的奥蒂转身在跑道上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都是10秒82,但金牌却被莫明其妙地判给了对方。站在银牌领奖台上的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1996年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历史居然惊人地类似,奥蒂又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输给了德弗斯。
去年底,疲惫的奥蒂终于决定退役,捧着20多枚在世界大赛上夺得的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奥蒂宣布自己将转做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田径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送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奥蒂沉重地走着,一步一个坎,一步一个艰辛。那条百米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全场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发脾气,没有沮丧,她的脸上现出坚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力量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19.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21.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是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以适当增删词语)。(6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
23.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要求:①每点内容后用分号标示;②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6分)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八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八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坤甸或樟木。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间有小天井分隔。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高二语文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D A C D D A
1. B(B全为“shì”。A项“配角”中“角”为“jué”,其余为“jiǎo”。C读音依次为: xuàn,xùn,xùn,xún。D读音依次为:bīn,pín,bīn,bīn)
7.D (A.前句属“忠实诚信”;后句是预先聆听遗命。B.前句写赵普紧急迎接皇帝车驾,不属“忠实诚信”;后句是刚毅进谏的内容。C.前句写赵普在皇帝面前推辞不接受南唐厚礼;后句是刚毅直谏所取得的结果。)
8. A (秘密赠给南唐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的不是赵普,而是太祖。)
9.【断句与翻译】(10分)
(1)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3分。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3分止。“百姓得雨/各欢喜”和“能回帝意/类此”,可断可不断。]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我确实未曾打开书信,如果知道这样,必当奏报而退回(拒绝)它。
[3分。“发”,1分;“却”,1分;大意,1分。]
②太祖醒悟,最终认可他的奏请,后来某人也果真因称职而闻名。
[4分。“可”,1分;“果”,1分;“闻”,1分,大意1分。]
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强坚毅果断,把天下之事视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打算任命某人为某官,太祖不任用;第二天,再奏请,还是不任用;再过一天,再奏请。太祖发怒,撕裂奏章扔到地上,但赵普仍脸色自如,慢慢拾起奏章回家,拼补缀合,再奏请如初。太祖醒悟,最终认可他的奏请,后来(某人)也果真以称职而闻名。又有立了功应当升官的某人,太祖一向讨厌此人,不给予升迁。赵普极力陈请给予(他)升迁(的机会),太祖发怒说:“朕不给他升官,你打算怎么办 ”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邪恶,赏赐用来报答功勋。刑罚赏14.前一个“味”是指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后一个“味”是指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5.这个事例说明,(1)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当他们迷路而夜幕降临,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2)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16.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评分标准:每点2分。)
17.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无理,所以痛恨他;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
18.不突然。一郎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父亲的确需要照顾;母亲的哀求;弟弟妹妹的态度;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评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每点1分,分析五点即可得满分。理由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回答突然,能够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最多得4分。)
22.示例;博客是一种内容按照时问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可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有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23.水磨青砖砌墙;(1分)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门廊;(2分)小天井隔成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的布局;(2分)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1分)[6分。第一、四点各1分,第二、三点各2分。没有用分号标示,扣1分;超字扣1分;语言表达欠准确、通顺,扣1分。]】
“为你好”并非溺爱
记得某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妈妈帮她心爱的孩子打扫房间,却换来一句“你烦不烦”。母亲说“我也是为你好才打扫的啊……”,孩子摔门便走……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你好”就成了父母一辈子的口头禅,但必须知道:“为你好”不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理由,“为你好”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有效的教育,不是过于宠爱的借口!
“为你好”不是父母溺爱娇纵孩子的借口。父母苦心孤诣,几十年来本着“为你好”的原则,以孩子的快乐幸福作为出发点,但这样的“为你好”只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的性格。这一点,有谁能否认?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圳富商十万元请家教,他也是“为孩子好”;胡斌享受着宝马与名酒,他的父母也是“为他好”。但这“为你好”真的可以教育出有责任有成就的一代吗?过分的宠爱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像胡斌,享受了父母的“为你好”,却养成了忽视生命无视法纪的娇纵个性。这不仅非正人君子所为,反而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这背后,有一个阴影,那便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纵。这种“为你好”成为孩子惟我独尊性格滋生的肥沃土壤。因此在今天,改良这种过“肥”过“好”的土壤,应该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由此观之,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这种本能不应该是过度“对你好”而生发的绝对宠爱与绝对呵护。相反,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为你好”,是一种理性的心态,一种心理引导和教育!
“为你好”应该是父母有效合理教育孩子的思考方向。澳门富家子弟被父亲放在美国孤身学习,生活完全自理,家里从来不进行过度干预与帮助。他父母本着“为他好”的原则,这么做了。然而,再看看几年前被清华大学开除的那位生活无法自理的大学生,他母亲为他包办了一切,难道这不也是“为他好”么?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为你好”不是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不让孩子受任何伤害。相反,只有经过风吹雨打的孩子,才更有坚强的意志和对人生波澜的独特感悟。这种“为你好”,让孩子比一般人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坚毅。
“为你好”,孩子不是总用塑料袋包装着的苹果,完好的苹果更易“惹虫上身”,但有破损的苹果却更加芳香,父母该学会如何真正“为你好”。
用慧耳去聆听辩别
早上出门的时候,母亲反复唠叨,问我带齐文具没有,叮嘱我不要填错考号。不耐烦的我并没有留心她的每一句话,唯独那一句“唉,我这是为你好啊”依旧真切地回荡在耳边。
“为你好”我细细咀嚼着这时常听到的话语,不禁发现它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东西,需要我们用一双慧耳去聆听辨别。
有时“为你好”是衷心的期盼,真诚的关怀。父母的反复叮咛是为了我们好,使我们尽量少犯错误;老师的严厉教导是为了我们好,引导我们把握正确的航向;诸葛亮的深情的《出师表》指明了国家前进的方向,是为刘禅好;魏征的逆耳忠言助唐太宗改正错误,是为盛世唐朝好。
这一句句“为你好”的背后,是一颗颗真诚的心。他们纯粹地希望他们的话能帮助我们经历风浪,走过黑暗,步向成功。没有私心,不为名利。于是,他们的“为你好”是如此情真意切。
有时“为你好”是不轨意图的幌子,带着虚伪的面具。当年美国扬言要救伊拉克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出兵伊拉克。殊不知只是为了那丰富的石油;最近,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说是为了中国好,因为人民币的低估影响中国的贸易发展。殊不知,只是为了他自己能平稳顺利地走出金融危机;现在的许多药店门口,总有人能为市民免费量度血压,看似为了人们身体健康着想,殊不知只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一句句的“为你好”背后,是一张张虚伪的面孔。他们怀着私心,打着满腹算盘地说出“为你好”的话语,其实只为了自己。怀着私心,于是他们的“为你好”是如此假情假意,让人鄙弃。
生活中不同的“为你好”有不同的涵义,我们不仅要有一双慧耳去辨别,也需要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对于老师、父母等情真意切的“为你好”的话语,我们在细细品味,认真领悟,因为那能助我们成功;对于不法商家等假情假意的“为你好”的甜言蜜语,我们要坚定自我,不上当受骗。
“为你好”常出现在我们的耳边,我们要用一双慧耳去聆听辨别。
宿舍卧谈之——为你好
月黑风高,万籁俱寂,宿委老师的脚步声远去,宿舍卧谈正式开始。
室长:“小六,刚才是你妈打电话给你吧?我看你吵得面红耳赤的。”
小六:“可不是嘛!她居然未经我允许,就帮我报了五个补习班,从星期六的上午到星期天晚上,我的周末啊!就这样泡汤了!”
小五幸灾乐祸:“谁叫你这次联考这么烂,你妈着急啊,她这是为你好。”
小六嚷道:“我这次只是一时失手!绝对不会有下一次。再说,她问也不问就擅作主张,我心里能服吗?! ”
小四插话:“是啊,大人就喜欢自作主张,把他们的想法强加于我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骨子里不知道为谁好!”
二床:“当然是为我们好。如果不是为我们好,家长们何必对我们的成绩斤斤计较,又何必对我们的生活牵肠挂肚。小四,你爸爸今晚给你送来的骨头汤,你可还没有消化完吧?”
小四恼道:“是他硬要送过来的。当初狠心把我丢到学校住宿,说什么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苦尽甘来,苦——”
小六:“呀,你别一激动就掉书袋。其实你心里知道你爸是为你好的吧!”
小四:“知道是一回事,接受却是另一回事。我们上次才谈到要做生活的掌门人,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在生理上成年的同时,在心智上也长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现在我爸隔三天送一次汤,不显得我又娇气,又依赖父母吗?”
二床:“可怜天下父母心,在面对高考这场战役时,他们或许比我们还着急,送汤也只是表达支持的一种方法吧。”。
室长:“学会理解比独立自主本身更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慢慢形成自己的人格,有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对旁人的行为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过去父母的‘为你好’老师的‘为你好’,朋友亲戚的‘为你好’,我们不再单纯的接受,而是有所选择,甚至有所厌恶。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发脾气、顶嘴,而是平和的交流,换位的思考,要知道:‘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小六:“唉,赶明儿我得和我妈说说,我自己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让她别太紧张,凭我的能力,怎么会考不好?”
小五:“这不就结了,大家快睡觉吧!”
记录员熄灯,各床就寝,一夜无梦。
相 信
母亲: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信的开端郑重写下这两个字,只是你从未知晓。同你一般,我一直笨拙于言表,更何况这十几年的对峙与相依,也远非文辞能诉说,如其所言,我们之间,连言语都应舍弃,只有简简单单的静默与存在。
在那些尚不懂得世界之逝远与生活之艰辛的岁月里,我厌恶周遭的一切,包括血浓于水的至亲,就如同而今的我厌恶彼时的自己,或许是正值横冲直撞的年纪,竟有着那样的气力,妄图与一切抗衡,仿佛这世间于我有着莫大的亏欠,并且无法被原谅,我不甘心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碎,信奉于侍酒趁年华的行乐之道,其实无非是因为守自己那一方逼仄的心境,不见天日,并不甘愿沉溺。
没有父母愿眼见子女在自我妄想中沦陷而无法自拔,可我妄自尊大地以为以你的平庸无法解读我的思想,企图摆脱你的拉扯,你努力改变我的乖戾天真,却无奈于彼此日渐的疏离而无法诉之于言语,因为这沉默你探知不得我的所思所想,只得一再提醒我专注学业。并从我的只言片语与零星字句中猜测我的处境,一旦有所担心便再三劝诫,同时重复这是为我着想,处于那样一个境地我自然心生厌烦,然而时至今日我才明白,当一个母亲对于女儿出于本能的好意需要被一再解释,并仍无法得到理解与感激,这该是一种怎样的落魄与悲哀。
如今,走过这许多年,逐渐被淬炼得坚韧平和,尝试着冷暖自知,几回兜转,几段波折之后,我才明白了你经营生活的不易,并懂得生命的存在本身已是庞大的福祉,甚而是我对周遭,包括你的亏欠,你参与我的整个成长,从我对你的依赖,到逃离,继而彼此了然,不离不弃,我明白你所做的一切努力与尝试,无论方式效果,其本质都是切切实实地为我好,希望我有一个更坦白从容的内心,希望我看到世间无数繁盛的佳景,希望我重新有所相信,不管相信的是不是你,我明白一生中再难有这样的感情,不计得失地付出,为了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