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导入解题
1.播放视频短片。
2.学生谈观感,导入本文学习:夏日的夜空,繁星闪烁,骤然间流星绚烂登场,继而倏尔远逝,淹没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宇宙浩渺且神秘莫测,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类,吸引着人类不停地探索它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探索成果-——《宇宙的边疆》。
只要我看到涌来的星空,我总是能被深深地震撼。(爱因斯坦)
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是天文学家。(费尔巴哈)
假如星星一千年才出现一次,设想一下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景象啊!然而由于天空中每晚都有星星,我们几乎难得看上一眼。(拉.华.爱默生《论自然》)
3.作者简介: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其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
4.解说词的有关知识。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依靠对事物的准确叙述,语言的渲染来感染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解说词的特点:
①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对事物进行解说和拓展。
②解说词不是干巴巴的说明或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具有一定的文艺性。
③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要抓住听众。
二、整体感知
1. 字词积累
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广:东西的长度。袤:南北的长度。垠:边际;边界。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 指无关紧要。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微不足道:形容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人才济济:形容德才兼备的人很多。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只存一口气。
2.作者卡尔 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即由远及近、由大尺度到小尺度、由整体到局部:
标志性语言:宇宙星系(距离我们80亿光年)、星系群、子星系(200万光年)银河系(4万光年)恒星 太阳系(1光年) 行星。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3.为什么运用这样的空间顺序?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协调。
好处:这样做可以使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宇宙的空间概况。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也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同时,由宇宙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这样的顺序和作者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家园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认识相契合。
4.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5)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 (6-11)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 (12-14)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 (15-18)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三、合作探究
1.从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哪些方面的认识?对人类又有怎样的认识?
对宇宙的认识包含五个方面:
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它是一个无限永恒的时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
②宇宙真空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
③“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④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
⑤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对人类的认识: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完成下面的表格。
3.将文中文学性的语言抽去,读一段课文,有什么感受?
示例:一人读去掉括号里的文字的语段,一人读包括括号里的文字的语段。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了解解说词的语言特点之一:生动优美,充满情趣诗意。
4. 文章的语言除了生动优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
准确严密。如“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一每2.5亿年旋转周”“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这些准确的数字以及约数都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充满感情。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用排比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富有哲理。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这些句子起到引发我们思考的重要作用。
5.任选文中的一个图片,写一段解说词。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总结学生所写解说词是否符合对象、听众的要求,是否符合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四、个性思辨
作者在文中一方面说宇宙辽阔无垠,充满奥秘;另一方面又说人类既渺小如“粒尘埃”,又“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合课文与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宇宙虽神秘,人力亦无穷。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古人认为宇宙浩渺无边,神秘莫测,难免产生杞人忧天、呼天抢地等盲目悲观的情绪。而今人类早已涉足外太空,不断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越发了解到宇宙运行自有其法则规律,只要了解并遵循这些法则规律,我们自然可以抵达宇宙更深更远处。所以人类个体虽渺小,但整个群体却拥有无限的知识、智慧和勇气,自然可以探知宇宙更多的奥妙,甚至可以走出我们“暂时居住”的“地球”,真
正返回我们的“家园”—宇宙中的任何地方。想来,这是何等的令人神往,怎能不为此而斗志昂扬!
观点二:幸运非倚仗,“一屋”后“天下”。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她庇护了我们的繁衍生息,滋养了我们的身体与灵魂,也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明,对此我们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创造财富与文明的同时,越发贪婪而无节制,破坏性地开采自然资源,肆意地倾倒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显而易见,我们也正在承受着来自自然的警示与惩罚。所以珍爱地球家园,努力恢复与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扫好眼前“屋”才能扫好无边“天下”:只有守望住人类生存的重要据地地球家园,我们才能无后顾之忧,才能勇敢向前正走向那神秘而遥远的乐园一一宇宙太空。
五、拓展迁移
欣赏一组崀山风景照,选择其中一副画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符合解说词的特点,200字左右。
示例:扶夷江
美丽的扶夷江碧流澄清,两岸奇峰异石似一飘带贯穿全景。扶夷江与漓江同源于广西资源县的猫儿山,自金子山分袂南北,县境内流长229千米,因新宁县古为“扶夷侯国”,故称扶夷江。扶夷江漂流全程22千米,其间落差16米,水流平缓,途经十二滩、十二景。极目远望,江流石转,犹如崀山奇观的艺术长卷。这段水域被青山染得碧绿,被奇石拥得温柔。 舟行江中,但见水色天光,相互辉映,蓝天白云,百鸟翔集,两岸杨柳滴翠,怪石追舟。诗人艾青看了这画一般的扶夷江,给崀山人民写了一副上联“树影横江鱼跃枝头鸟宿水”,各位如有兴趣的话请为艾老对出下联。不知不觉,来到了崀山六大绝景之一的将军石。“拔地芙蓉耸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门。扶夷江水平如掌,红云捧日朝圣樽。”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它的迷人风貌。将军石原是一座山体,丹霞地貌发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高400米,周长40米,顶部略小,上下等粗,5千米外仍可见其独立天外的伟岸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