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时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时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4 19: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时练习
1.
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游山西村》中描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融为一体,将抒情与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任选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古体诗。作者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
B.这首诗中“古人”泛指像燕昭王那样能够礼贤下士的前代贤君,“来者”泛指像自己这样悲苦的文人。
C.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影,互为映衬,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D.这首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节抑扬变化,相互配合,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2)这首诗与《赤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钟”和“割”。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歌围绕诗题中哪个字着笔?着重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两首诗歌均抒写登高之情,两者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3)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2)请你说说首句中“千寻”二字的表达作用。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写了什么内容?在诗中起什作用?
(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请从炼字或哲理的角度赏析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暗”和“明”的表达效果。
(2)有人曾评价陆诗的语言“晓畅平易,精练自然”。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乙】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甲】诗中,“________”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的现实状况;“________”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2)请对比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不同点。
?
参考答案
1.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闻说鸡鸣见日升
2.
【答案】
(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2)这两句话以落花为喻,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形象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情感。
3.
【答案】
(1)联想:大地茫茫,空间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广大。把个人放到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4.
【答案】
(1)B
(2)都流露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
5.
【答案】
(1)“钟”是聚集、汇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有力地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也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割”是切割、割断之意,运动夸张和比喻,生动有力地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将阳光切断,使泰山的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2)这两句诗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
【答案】
(1)诗歌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着重写了望泰山的所见所感。
(2)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7.
【答案】
(1)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最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登幽州台歌》通过抒写登台远眺、吊古伤今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及不能实现政治理想的无奈悲凉的情怀;《登飞来峰》中诗人登上飞来峰,顿觉视野开阔,胸襟宽广,豪情万丈,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跃然纸上。
8.
【答案】
(1)困难、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3)D
9.
【答案】
(1)D
(2)用夸张的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3)内容:首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次句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
作用:表现了诗人登高远望、朝气蓬勃、信心十足的形象,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4)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畏困境。
10.
【答案】
(1)①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
②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欣喜之情。
③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炼字”示例一:“重”“复”二字相近,突出了山西村山和水的曲折幽深;“暗”“明”二字相对,则突出了柳树的茂盛和花草的娇艳。
炼字”示例二:“疑无路”的“疑”字表明路疑无而实有,是虚写;“又一村”的“又”字表明在山环水复之下村村相连,是实写。“疑无路”和“又一村”相对,虚实相生,作者的心情也由迷茫变为喜悦。
“哲理”示例:这两句诗在描绘山西村山环水复、柳暗花明的美景的同时蕴含哲理,表明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豁然开朗,迎来希望。
11.
【答案】
(1)“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密,“眀”字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一“暗”一“明”表达了在逆境中往往充满着希望的哲理。
(2)尾联写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12.
【答案】
(1)万马齐喑,风雷
(2)【甲】诗写诗人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乙】诗表现诗人勇于奉献自己的崇高献身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