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能用充满童趣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体验2/4、3/4节拍的强弱规律,能协调自然地变换拍子。
3.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唱歌曲、自觉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转换2/4、3/4拍子,在活动中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学具:课件 电子琴 小堂鼓
教学过程
一、走近壮族
1.师生问好
2.走近壮族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大家带来民一首非常优美的壮族童谣——同坐小竹排。 (课件)自然风光,民族服饰等。
3.认识竹排。简介竹排的构造、作用和与壮族人民生活的关系。
二、学唱歌曲
㈠感知节拍(初听歌曲)
1. 3/4拍练习
①划拍与节奏练习
②强弱练习(加堂鼓引导学生感受)
③强弱、节奏与划竹排号子的复合训练
2. 2/4拍练习
①划拍与节奏练习
②强弱练习(加堂鼓引导学生感受)
③强弱、节奏与划竹排号子的复合训练
④连音线的作用(强弱、节奏与划竹排号子的复合训练)
3. 2/4、3/4换拍练习
加堂鼓引导学生进行强弱、节奏、划竹排号子和划竹排动作的复合训练。
㈡学唱歌曲
1.教师钢琴演奏歌曲旋律三遍,让学生熟悉歌曲。
2.教师范唱,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3.老师分句教唱,让学生基本准确旋律。
4.学生跟琴重复演唱,在发音、节奏和情绪等方面不断准确和升华。
5.歌词与律动动作同步进行,逐步让歌曲与舞蹈动作相融合。
6.歌曲表演:跟伴奏,歌声与舞蹈动作同步进行,让学生进一步融入歌曲演唱中。
㈢活动升华
1.壮族三月三的歌圩节开始了,我们一起来对歌吧。第一次男女对唱。第二遍左右对唱。
2.歌词、节奏、舞蹈动作、号子和划竹排动作同步协调训练。
3.歌舞表演:中间同学歌唱与舞蹈同步,两边的同学号子与划竹排动作同步。跟伴奏,师生一起开展表演。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壮族童谣《同坐小竹排》,同学们把学会的歌舞回家表演给自己的父母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