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夏》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夏》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2 15: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夏》课堂实录
师:天气渐渐转凉,夏天的脚步已远去。你对夏天有什么感觉?
生1:炎热。太阳很大,走在太阳下人受不了。
师:是啊,夏天的南昌可是著名的大火炉啊。
生2:热哦,我恨不得每天在空调里呆着。
师:没法出去活动了。看来夏不怎么让人喜欢。
生3:我喜欢夏,女孩子可以穿漂亮的裙子,我觉得人很轻松很漂亮。
师:多彩的季节,到处裙裾飘飘,很有江南水乡温婉灵秀的味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就描绘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夏天。作家梁衡眼中,夏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多媒体显示。)
从作家描绘的景物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师:说说看,从作家描绘的景物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可以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找,把课文的语句说进你话中,比如:我从那“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看到这是一个蓬勃的夏天,植物生长得茂盛。
生1:我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中看到一个紧张的夏天。
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洋溢着紧张、急促的旋律。
生2:我从“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看到一个收获的夏天。麦香传递了丰收的信息。
师:是啊,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生3:我从“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农作物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师:你的回答很巧,结合了句子里的关键词语。夏,就是这样一首生命与创造的诗。
生4:我从“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看到一个生命交替的夏天。
……
生(杂):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
(师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棉苗、高粱、瓜秧
(万物勃发)
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
(农民辛劳)
师:这是黄河流域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黄土地的“金色”夏天有着独到的理解,听!
(播放电视散文《夏》片段,师生听读。)
生(众):太美了,夏天!
师:夏天真美,我们也来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读出作家对夏的感受吧!
(配音乐、画面,生自由诵读。)
(多媒体显示学法指导。)
读出节奏和情感
读出理解和感受
师:谁能来读一读?
生1:我来读。
师:你的声音很有磁力,我们期待你的演绎!
(生笑,朗诵选段。)
师:你们觉得他的朗读怎么样?
生2:很有激情!听得我的心里都很激动。
生3:抑扬顿挫,很有力量!
师:我听出了你对夏的喜爱。
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和生命的激情。
生1:谢谢老师。这篇散文的很多句子我都喜欢。
师:的确。这篇散文中的选词、语句有很多精彩之处。请把你喜欢的语句画下来,给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理解。
(生小组讨论交流,师适时参与点拨。)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的发现与我们共享?
生1:老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笑。)
师:我喜欢的句子可多了。开篇对夏的比喻描写我就喜欢。“一锅水”的“泛泡、冒气、沸腾”让人仿佛看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季节变化的过程,新奇又朴素。
生1:我觉得句子里还有声音。
师:哦?
生1:水烧开的过程,会有声音。
师:句子里写了没有?
生1:没有,不过我可以想象。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越来越热闹了。
师:这想象多妙啊!多有魅力的比喻!
生2:我喜欢作者描写时用的词语。我记得福楼拜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
师: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推敲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3:我喜欢“潜”这个词。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声声长鸣悠悠溢出树间,显示着夏的势力,传达着夏的喧闹。还有太阳“烘烤”着麦浪,形象生动!
师:好香的大面包就要出炉了!
(生笑。)
生4:还有“酿”,酝酿着生活的醇香与甘甜。
生5:我喜欢作者用的口语化的词语。
师:说来听听。
生5:“听听”、“看看”,很有生活气息,让我们想象出农民们“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紧张生活!
师:还有“快割快割”、“快打快打”。多朴素的语言,有什么比收获更让人感到充实的!
生6:我喜欢句子里的色彩。
师:是句子里描绘的夏天的色彩吧?
生6:是。“黛色长墙”,“火红的太阳”,“金黄的大地”,色彩明快,一幅气氛热烈的夏之画卷。
师:夏天是多么热烈!用色彩表达对季节的感受,独具魅力。
生7:老师,“黛色”是什么颜色?
师:中国传统色彩,青黑色,诗词文学作品里运用最多。
生8: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师:读得很动情。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生8:春寒料峭,万物萌发,一切生命都蓄势待发,希望中期盼收获;秋色辉煌,硕果累累,然而灿烂终将趋于平淡,生命归于终极。而夏,它任你用青春创造财富,挥洒汗水浇灌希望。它是最可贵的。
师:说得太好了,夏天在作家笔下是生命中创造与奋斗的历程。这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由孕育到丰登,是人类创造之波的流泻。所以作者称这个季节是——
生(众):黄金的夏季!
生8:我还喜欢“那……那……那……无不……”让人想象到棉苗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瓜秧抖动腰肢前行的样子。
师:让我们从它们身上感到了人的丰采、气度、灵秀。
作者把散文当作艺术画卷精心营构,每一词精益求精,每一句意蕴深远。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腻,表达着对夏的赞美和感悟。从平凡生活中感悟美,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创造!下面我们也来试试。
(多媒体显示。)
仿照第3段句式“你看,那……那……那……无不……”写一段话。
师:先寻找发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它由几部分组成?
生9:两部分。前面是描写景物的语句,后面是抒情的句子。
师:对,这就是一种表达感受的句式。
(板书:句式→描写句+抒情句。)
师:下面我们看看这几个画面,请你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
(多媒体显示春秋冬的画面场景和手拿鲜花的伊拉克儿童照片。)
生1:我来描绘春天的画卷。你看,那水塘里快活的鸭子,那田埂间茂盛的青草,那远处弯腰赶着牛儿劳动的农民,无不诉说着早春的田园风情。
师:这春的画面让你有什么感觉?
生1:焕然一新。
师:那我们把这种感觉写进去,怎么说?
生1:无不诉说着早春的喜悦和生机。
师:也可以说早春生机初发的气息。
……
生2:你看,冬雪纷纷扬扬,那……无不诉说着冬的宁静与祥和。
师:你从皑皑白雪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了美!其实,融融春意、炎炎夏日、澹澹秋波、皑皑冬雪……平凡生活中情趣之光刹那闪现而无处不在,它会让你发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是如此令人感动,难以释怀。
(生齐诵诗歌。)

扯一缕炽热的夏风放进柳笛未逝的童贞中吹响撷一片高天的轻云喂养洁白的思想是枣花绽放的季节是丰收鼓荡村夫情绪的日子堆积如山的金黄飘逸醉人的幽香晶晶汗水润透铜色的土地贫瘠的土壤哺育着芸芸千苍黝黑的肤色中萌生翠绿盛夏启程生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