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三首 池上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三首 池上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4 17: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古诗二首之《池上》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并且课文以一幅中国画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图文结合,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
3.能正确认读“首”等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首、采”两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首、采”两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背诵已学习的古诗。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古诗了,谁还记得其中的一首呢?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2、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大家背诵的真棒!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关于古诗的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老师板书题目:12 古诗二首(“首”注音)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试着用“首”组词。
(2)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习多少首古诗呢?(预设:学习两首古诗。)对了,从课题,我们了解到要学习两首古诗。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第一首古诗《池上》,板题,齐读题目。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课件出示,简介作者)白居易会在诗中写些什么内容呢?你能猜想一下吗?(学生猜测)大家想象力真丰富,从大家的猜测中可以看出,大家已经理解了题目意思,不错,“池上”就是指荷花池上,那荷花池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就能够知道了。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试着读读古诗,评价正音,齐读古诗。
3、在古诗里大家能把生字读准确,那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出来,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带音节生字,指名拼读,再去掉拼音指名读。)
4、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呢?(相机指导比较“萍—苹,踪—粽”,试着给这些字宝宝找个朋友,指导书写“采” 结合字理理解字义,观察占位,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示范书写,学生描红练习。)
5、游戏巩固(抽读词卡:偷采、撑小艇、藏踪迹、浮萍)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1名读诗,评价,齐读古诗。
3、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4、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现在知道在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歌大意。
(一)尝试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池:池塘的意思。白莲:在诗句里指的是莲蓬。不解:不知道,不会的意思。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
知道吗,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迷人的诗,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居易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PPT示《池上》插图)
2、布置任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认真观察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个诗句?能猜出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PPT示说话句式)
3、全班交流
① 诗句:第一、二行。猜的意思:一个小男孩偷偷采摘了莲蓬,撑着小艇回家去。(观看莲花池塘美景,解说:荷花池里,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孩子们,当你看到这么清香,这么诱人的莲蓬,有什么想法?(预设:也想偷偷采摘一些)谁来学学这个孩子偷采白莲的样子,随机采访:请问,你偷偷把主人的白莲采摘了,此时心情怎样(担心、紧张、高兴)能带上这种心情把这句诗读一读吗?(指导读好第一句诗)
②是呀,这清香扑鼻的莲蓬太诱人了,谁见了都会忍俊不禁偷偷采摘的,那摘完后,你会怎么做?(采访一个孩子,预设:会不想被人发现赶快离开)那诗中的孩子怎么做的,从哪句诗知道的?指名读第二句诗, [质疑:“踪迹”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图片出示,指导学生理解”踪迹“在诗中指船开过后,把浮萍漾开留下的痕迹。)总结三四行诗句意思:哦,原来小孩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一道浮萍漾开的水路把他的行踪告诉别人了。看到这个小娃,你此时有什么想法(随机采访)能把你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③感知小男孩形象。
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池上》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那么,你从诗人讲述的这件事情中,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行诗句中感觉到的?用波浪线画出这行诗句。愿意再读读这首诗,感知一下小娃的顽皮、天真、可爱吗?(男女比赛读,全班齐读)
四、诵读积累
1、好的诗句如果能够记在脑中成为永久的记忆,那就再好不过了,那我们也来尝试着把这首诗留在脑海中,好吗?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1)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找出这些词语,把古诗背完整吗?
(2)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还能背吗?
2、去掉文字,对照图画背诵古诗。
五、总结拓展
1、总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真是一个好方法。下节课,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小池》好吗?
2、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所见》(出示古诗,领读,讲讲大概意思,齐读)
3、推荐阅读:《村居》《宿新市徐公店》,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