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巩固强化复习
生态系统
点击链接跳转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关系
说明
举例
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
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性或生活方式上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①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都可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②寒冷海域中的海豹、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③动物的拟态(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动物的保护色(雪地中雷鸟的体色为白色),这都可以防止动物被天敌发现;④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生物
对环
境的
影响
因为生物的某些活动,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的现象
①“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④树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
关系
说明
举例
2.单一变量原则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了所要研究的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在实验中保持变量的唯一。单一变量可以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否则就不能判断实验结果与哪个变量有关。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2)特点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②有机物最终来自生产者,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③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④生物的数量、储存的能量及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时发生的变化: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A
C
D
B
C
A
C
11
12
13
B
D
C
14
B
15
D
16
17
18
D
19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中考?赤峰]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D
2.[中考?葫芦岛]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气候湿润多雨
D.蚯蚓能疏松土壤
B
3.[中考?孝感]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考察校园周边某生态系统时,记录到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如果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C.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分解者
一起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D.猫头鹰与蛇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
也存在竞争关系
C
4.[中考?连云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
B.食物网是指不同种类的多条食物链平行连接起来形成的简单结构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与能量流动无关
D.食物链和食物网破坏不会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A
5.[中考?龙东]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
【点拨】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 C
6.[中考?乐山]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消费者 D.A和B
D
7.[中考?衡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南岳衡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土壤→草→虫→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C.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8.[中考?广安]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C.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D.生物圈的范围是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C
9.[中考?武威]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A
10.[中考?南通]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蝙蝠多在夜晚活动。造成这种生活习性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温度
C
11.[中考?江西]某同学对池塘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根据表中的信息,可写出4条食物链
C.河蚌与水蚤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D.如果池塘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大鱼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生物种类
大鱼
小鱼
水蚤
河蚌
消化道内
的食物
小鱼
水蚤
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点拨】据表中信息可构成的食物链有3条: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小鱼→大鱼;小球藻→水蚤→河蚌。
【答案】 B
12.[中考?连云港]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
菌、真菌等微生物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一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
13.[中考?自贡改编]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
14.[中考?南通]小强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A.25、干燥土壤 B.25、湿润土壤
C.10、干燥土壤 D.30、湿润土壤
分组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明亮
①
②
B
15.[中考?百色]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及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与稗草为竞争关系
B.蝗虫、蛇等为消费者
C.共有2条食物链
D.此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
16.[中考?贵阳]如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可表示吃和被吃的关系
B.③表示不同的生物被分解
C.④表示分解后的产物被吸收
D.阳光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
17.[中考?乐山]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当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头时常常会看到它们。拟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湿度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作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如何保证鼠妇的分布只是由实验探究的变量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度
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答出“其他环境条件相同”即可)
(3)实验开始后,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鼠妇分布的情况,预计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班共有学生50人,每人都只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汇总,以此为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否客观、正确?________。
更多鼠妇分布在潮湿环境
(意思相同即可)
是
18.[中考?天津]请根据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草→鼠→蛇→鹰
(3)该食物网中,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动植物的遗体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些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竞争
分解者
19.[中考?盘锦]地处盘锦的芦苇荡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显示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除图示生物外,这里还有水蒿等多种植物及白鹳、青蛙、河蟹、田螺等多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依据图文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补充完整。
生 生物 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生产者
态 部分 丹顶鹤、鱼等:_____________
系 细菌、真菌:分解者
统 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土壤等
芦苇(合理即可)
消费者
(2)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与蒲草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在“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鱼→丹顶鹤”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竞争
丹顶鹤
(4)某些因素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生态系统能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态系统人人有责。
自动调节
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