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2.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开始时
5年后
实验前后的差值
柳树的质量
2.5kg
82.7kg
+80.2kg
干土的质量
90.8kg
90.74kg
-0.057kg
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光合作用是需要水的)
海尔蒙特实验
绿色植物通过气孔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普利斯特利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阅读普利斯特里的三个实验,说一说:
1、怎么做的?
2、什么现象?
3、什么原因?
普利斯特里的实验(1)
结果:蜡烛不久就熄灭,小白鼠很快也死去
原因:玻璃罩内氧气是有限的
在阳光下,把燃着的蜡烛和小白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
结果:蜡烛长时间地燃烧着
原因:植物为蜡烛燃烧提供了氧气
普利斯特里的实验(2)
在光下,把燃着的蜡烛和植物一同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
普利斯特里的实验(3)
结果:小白鼠会继续活下去
原因:植物为小白鼠提供了氧气。
在光下,把小白鼠和植物一同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后人在重复此实验时,有人成功可有人却失败了,你能帮助他分析一下原因吗?
密闭性差
光照不充足
植物少
等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光合作用能够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制定方案:
材料用具
实验装置
两个玻璃皿、两个广口瓶、两个烧杯、两枝带叶子的枝条、氢氧化钠溶液、清水、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安装装置
暗处理
光
照
脱色
漂
洗
加碘液
漂洗
观
察
氢氧化钠
清水
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
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绿色安全灯。
③
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
取一片叶,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
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对照组:一样的方法不过把NaOH换成水(两柱植物的叶片数目及生理状况要相同。)
(用做照明,植物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用于淀粉合成,对于
绿色光波段的光吸收最少,可以排除对实验变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一号叶片:
二号叶片:
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原料
不变蓝
变蓝
氢氧化钠(实验组)
清水(对照组)
一号
二号
实验变量:二氧化碳
试验证明
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的(1)装置中植物叶片碘液显色不变蓝,没有产生有机物淀粉,
而在有二氧化碳的(2)装置中植物叶片碘液显色变蓝,产生了有机物淀粉。证明在有二氧化碳的装置中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证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的原料。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金鱼藻http://www./programs/view/wsT2Th1UD2Y/
演示
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立刻猛烈燃烧起来(氧气助燃的特性)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产生许多气泡。
光合作用需要水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光能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
圆圈内的叶片就没有水供应了
用刀片切割叶脉
滴加碘液不变蓝
滴加碘液变蓝
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光能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探究: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光合作用在光下产生有机物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光能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1.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
光
遮光
部分不变蓝
未遮光部分变蓝
1.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能
4.光合作用的产物:
氧气、有机物
小结:
5、光合作用的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6、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无机物→有机物
7、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光合作用定义
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储存着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三、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比较一下三种种植方法,看看其生长状况
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从利用光合作用角度分析)。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合理密植
种植过稀
种植过密
种植过稀:没有充分利用光照而造成浪费;
种植过密:叶片互相遮挡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增强光合作用的措施:
1、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2、适当增强光照
3、合理灌溉
4、适当提高温度
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的方法,被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具体操作方法
1、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
二氧化碳
2、点蜂窝煤炉。
温室花卉
温室育种
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水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作物套作——间种
间套复种是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季节,推广套种减少农田光能的损失,增加农田的复种指数,农田套种作物的生长盛期在春、夏、秋,复种指数可达200%以上使整个生长季节田间的光合效率都处于较旺盛的状态;间套作高矮作物并存,无论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变为连续利用光能,同时加大了总体光合面积。
延长光照时间
通过对植物对光照时间的不同需求可以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日照植物,轮作正是利用了植物对光照时间的不同需求,加强光照时间。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20
30
40
60
25
10
5
1、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
因为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当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2、不能,没有气泡冒出。因为金鱼藻在黑暗
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课本练习
1、判断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
(2)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子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挡。(
)
2、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
√
×
×
√
光合作用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二氧化碳、水
光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3、课本P126图示为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
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的方法,被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目的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原理:通过增加原料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1)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其中A组放置氢氧化钠溶液,
B组不放置氢氧化钠溶液。
(2)两组均进行“饥饿”处理,“红色安全灯”应为“绿色安全灯”。
(3)两组同时照光。
(4)两组进行相同的处理。
(5)两组进行相同的处理,“葡萄糖”应为“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