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含答案)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1. 2017年5月,习近平同志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两弹元勋”是(? ? ? ? )
A. B.
C. D.
?2.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超级杂交小稻 B.对“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
C.发现青蒿素,有效抵抗疟疾 D.发明人造地球卫星
?3. 促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一直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是( )
A.王大珩 B.王淦昌 C.邓稼先 D.袁隆平
4.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杨振宁 C.邓稼先 D.钱学森
?5.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表现是( )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②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③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6. 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8. 如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9.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体现一个时代,比如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流行“喇叭裤”。请你观察下列一组图片,看看哪个是在改革开放前流行的服装( )
A.西服 B.牛仔装 C.解放服 D.韩版
?10.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代表作是 ( )
A.《平凡的世界》 B.《百年孤独》
C.《红高粱》 D.《飞鸟集》
?11. 中共十八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措施是( )
A.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经济特区 D.成立上海合作社
?12.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13. 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下列可选的题材是( )
A.长征胜利 B.重庆谈判 C.开国大典 D.“两弹一星”
?14.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15.1956年,中共中央为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的方针是(? )
①“百花齐放”??????? ②推陈出新 ③“百家争鸣” ??????? ④百花争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3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10月16日,是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当天晚上,中 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无数人涌上街头,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饱尝过外国侵略者欺凌的老一代人更是激动万分,他们知道祖国有了原子弹, 知道这意味着这块历尽沧桑的领土上再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
材料二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 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没有核武器的国家,算不上真正的大国。
——戴高乐
没有原子弹、导弹,我们就进不了世界大三角。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863”计划实施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如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想一想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三框表中所列成就属于哪一领域?
(3)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嫦娥二号卫星探月成功,表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 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1)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摘自百度
(2)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三: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摘自百度
(3)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材料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
(4)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四,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何启示?
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1. 2017年5月,习近平同志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两弹元勋”是(? ? ? ? )
A. B.
C. D.
【答案】D
【解答】“两弹元勋”是邓稼先。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读图可知,D为邓稼先。故选D。
?2.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超级杂交小稻 B.对“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
C.发现青蒿素,有效抵抗疟疾 D.发明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C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屠呦呦是药学家,是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因发现青蒿素,有效抵抗疟疾,成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成就不是屠呦呦的成就,排除;故选C。
?3. 促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一直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是( )
A.王大珩 B.王淦昌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D
4.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杨振宁 C.邓稼先 D.钱学森
【答案】C
【解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表现是( )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②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③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答案】B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①②③都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是片面的,排除;故选B。
?6. 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饮食上,人们不仅吃饱,而且吃好。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由此可知,ABC对题干现象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不是人们在忆苦思甜,而是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故B对题干现象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答案】D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选项D符合题意;AB项是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C项是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选D。
?8. 如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答案】A
【解答】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于是出现了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BCD只是表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体现一个时代,比如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流行“喇叭裤”。请你观察下列一组图片,看看哪个是在改革开放前流行的服装( )
A.西服 B.牛仔装 C.解放服 D.韩版
【答案】C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代表作是 ( )
A.《平凡的世界》 B.《百年孤独》
C.《红高粱》 D.《飞鸟集》
【答案】C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其代表作是《红高粱》,C项符合题意;A项与路遥有关,排除;B项与哥伦比亚文学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有关,排除;D项与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关,排除。故选C.
?11. 中共十八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措施是( )
A.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经济特区 D.成立上海合作社
【答案】A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建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所以BCD项都是在十八大之前,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2.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故A不符合题意;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神舟五号,故B符合题意;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六号。故C不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 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下列可选的题材是( )
A.长征胜利 B.重庆谈判 C.开国大典 D.“两弹一星”
【答案】D
【解答】依据题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长征时期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事件,A项不符合题意;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事件,B项不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属于建国初期,C项不符合题意;“两弹一星”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探索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4.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答案】C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成功,C项符合题意;196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1970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间,故D不符合题意;B不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1956年,中共中央为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的方针是(? )
①“百花齐放”??????? ②推陈出新 ③“百家争鸣” ??????? ④百花争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解答】1956年提出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3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10月16日,是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当天晚上,中 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无数人涌上街头,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饱尝过外国侵略者欺凌的老一代人更是激动万分,他们知道祖国有了原子弹, 知道这意味着这块历尽沧桑的领土上再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
材料二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 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没有核武器的国家,算不上真正的大国。
——戴高乐
没有原子弹、导弹,我们就进不了世界大三角。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863”计划实施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如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想一想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三框表中所列成就属于哪一领域?
(3)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嫦娥二号卫星探月成功,表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1)使中国跨人了核大国的行列,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航天技术领域。
(3)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启示:只有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走在高科技的前列,才能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使我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解答】
(1)根据材料一”知道祖国有了原子弹,知道这意味着这块历尽沧桑的领土上再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和材料二”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的信息可知,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跨入了核大国的行列,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依据材料三的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框表中所列成就属于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这一项项的科学发明,促进了我国航天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富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高。
(3)依据所学可知,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嫦娥二号卫星探月成功,表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这说明只有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走在高科技的前列,才能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使我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 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1)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2)提示:①问题: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电视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
②问题: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
③问题:黑白电视退出消费舞台;原因:电视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
(3)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解答】
(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所以人们大多凭借票证购买物品,本题的答案是: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通过表格,我们可发现问题①是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是电视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第②个问题: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第③个问题:黑白电视退出消费舞台;原因:电视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
(3)两则材料,一则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情景,一则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情景,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1)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摘自百度
(2)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三: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摘自百度
(3)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材料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
(4)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四,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东方红一号。
(2)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3)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
(4)1949年4月;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开拓创新,自强不息,重视科技,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解答】
据材料一“……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可知,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身上的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有: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70年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
1949年4月,张爱萍领导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并任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据材料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可知,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根据以上探究的科技和国防建设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应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重视科技,加强国防建设等。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