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找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绮丽(qǐ)
伫立(chù)
扶掖(yè)
戛然而止(jiá)
B.庇(bì)护
悄(qiǎo)然
骸(hái)骨
怏怏(yàng)不乐
C.休憩(qì)
慰藉(jiè)
咫尺(zhǐ)
怒不可遏(é)
D.驯良(xùn)
粗犷(guǎng)
炮制(pào)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郁郁寡欢
翻来覆去
正襟危座
光大门眉
B.海誓山盟
诚皇诚恐
磨磨蹭蹭
万象更新
C.抑扬顿挫
鹤立鸡群
粗制烂造
习以为常
D.盛气凌人
家徒四壁
蹿房越脊
拖泥带水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5.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B.六月的洋澜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C.桂林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
D.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7.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要迈出寻觅的脚步;哪怕脚印被掩埋,也请珍惜走过的路
B.我市今年举办的旅游节,融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异彩纷呈
C.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D.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8.古诗默写。(5分)
(1)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达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更不能生逢旷世明君的愁苦的句子是“
”。
(4)杜甫《望岳》中用山的南北两面光照不同来体现泰山之高的句子是“
”。
(5)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祭社祈年习俗的句子是“
”。
9.综合性学习(6分)
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像紫藤萝花一样,用微笑面对生活吧!学完课文,中关镇中学七年级(4)班准备在本周四(6月14日)下午两点举行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丽丽比较害羞,害怕在公众面前说话。她不想参加这个演讲比赛,作为她的好朋友,请你劝说鼓励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涛是正安县中关村的一名大学生,从3岁起,宋涛便因先天发育不良导致肌肉萎缩,父母背着他辗转各大医院,得出的结论均是:无法医治。2017年,经过近20年的努力,宋涛终于实现了梦想,被遵义师范学院录取。班委会决定邀请宋涛参加此次活动,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他写一封邀请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5分)
10.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
,自号“
”,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分)
(2)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工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3)“齐鲁青未了”一句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孟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2分)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
。(2分)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分)
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流逝的古典
黄晖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1)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有何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结构的角度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中“抚摸”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光阴里,我们无论如何也拉不住岁月的衣角,走过恋恋风尘,才知道怀念是人生永远的炊烟,飘荡在你我心灵的春天。
请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
字。
参考答案
1.【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别能力。
【解答】A有误。“伫立”的准确读音“zhù
lì”,注意“绮丽”的读音。
B准确。注意“庇护”“骸骨”的读音。
C有误。“怒不可遏”的准确读音“nù
bù
kě
è”,注意“咫尺”的读音。
D有误。“炮制”的读音是“páo
zhì”,注意“锲而不舍”的读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
2.【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成语的识别辨析能力。
【解答】A.光大门眉﹣﹣光大门楣;正襟危座﹣﹣正襟危坐
B.诚皇诚恐﹣﹣诚惶诚恐;
C.粗制烂造﹣﹣粗制滥造;
D.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纠正错别字一般有形旁分析法、声旁分析法、据义定形法、语境辨析法等。
3.【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结合“技术”这一语境辨析,“炉火纯青”符合语境;读第二空后的语句理解为对工匠精神的诠释,所以“内涵”符合语境;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而“脱颖而出”、“遥遥领先”则仅体现“突出”而不能体现“超出”之意。“物我两忘”表达的是一种境界。
故选:C。
【点评】词义作答,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辨析。
4.【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从语意“不会也不会”可辨析③可为第一句;②是对以上所述的小结,可作为第二句;④可从“而“,思考是针对上一句的语意表述的,可作为第三句;①“这样”一词,可以辨析为对以上分析的总结,可作为尾句。
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②④①,选B。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
5.【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正确。
B.有误,成分多余,去掉“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有误,用词不当。应把“为“改为“让“。
D.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往年“。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6.【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不当,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句中指的是故事,用该成语使用不当。
B.使用正确,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C.使用不当,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桂林的山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作品,所以使用该成语不恰当。
D.使用不当,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句中我的想法是在最后讲的,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解答】ABC.正确;
D.直接引用,问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内。
故选:D。
【点评】我们要结合D项内容,揣摩引号的运用,区分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飞来山上千寻塔(注意“寻”的书写)
(2)浩荡离愁白日斜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阴阳割昏晓(注意“割”的书写)
(5)箫鼓追随春社近(注意“箫鼓”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分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本题围绕着“微笑”“乐观”来拟写,表现它们对生活的作用或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恶劣即可。如: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解答此题要注意看清题干设置的语言环境,开头要有合适的称呼语,然后讲清公众前害羞、不敢说话心理的正常,再结合这次活动的意义,给予人物以适当的鼓励即可。
(3)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根据平时对书信格式的掌握,陈述清楚邀请的事由,以及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与地点,语言得体,内容简洁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一】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示例二】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
(2)【示例】丽丽,不管是谁,初次演讲的时候都会紧张怯场,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多参加,以此增加勇气。你就当是在我面前演讲,放松下来,展示你的风采吧!
(3)
邀请函
尊敬的宋涛哥哥:
您好!您的事迹感动了我们,我们班将于2018年6月14日下午两点举行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希望您也能来讲讲您的故事,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中关镇中学七年级(4)班
2018年6月8日
【点评】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标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10.【分析】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解答】(1)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BC.正确。
D.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诗人想要登上泰山顶峰,不是真正登上了泰山顶峰。所以题干中“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是错误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齐鲁青未了”描绘了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的景象。该句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4)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做出解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更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激励人们在人生路上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答案:
(1)唐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2)D
(3)衬托泰山的高峻、连绵。
(4)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译文: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11.【分析】略
【解答】(1)唐
杜甫
(2)战争(3)残破凄凉(4)见“要点详析”
【点评】略
12.【分析】本文通过描写小时候我种的一颗桃核由发芽到慢慢成长小桃树的艰难过程,既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又以此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文章的3﹣﹣6自然段小桃树描写的语句理解概括。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根据句意的表达,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作用:主要从生动形象性角度分析和组织答案的语言。
(3)此题考查文章的线索。奶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人物。小桃树的坎坷经历,象征了奶奶的生活经历。作者对奶奶的记叙,一反面表现出她与小桃树的关系。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奶奶的思念之情。
(4)此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从文中内容分析,作者对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及同自然抗争的描述,正是作者对人生及自己生活中遭遇到困难、挫折态度的真实写照。所以,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
答案:
(1)(3分)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1分)
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1分)
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1分) (意思符合即可)
(2)(3分)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光,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3)(3分)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4)(4分)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点评】赏析句子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子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6、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时,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3.【分析】(1)①以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
②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午后的阳光”“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
(2)“抚摸”这一满含深情的动作,体现了作者用心体验之用心,感悟之深刻,能真切感受到古典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表现了作者对古典书籍的挚爱之情。
(3)想象(联想)。生动呈现《诗经》中描绘的美好意境,表达作者对古典的喜爱。
(4)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解答】略
【点评】略
14.【分析】这道话题作文“怀念”,可取材的范围非常广泛。昔日的人、事、物皆是美好历史的存在。如,“怀念一个人”“一种物”“一件事”“怀念一段时光”“怀念一处景观”等。还可再细分,如怀念人:怀念的这个人可以是亲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自己崇拜的名人等。通过具体的怀念对象,表达怀念应有的情感:欢乐、苦恼、思念等。昔日美好的人、事、物给自己带来欢乐,而美好的人、事、物的一去不复返又给自己带来苦恼并生出无尽地思念。在写作时,重在将怀念的对象刻画好,而不能只停留在“怀念”这个词本身,大谈特谈对“怀念”的看法与感想。表达方式应以叙述、描写为主,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作文时情感的抒发应精当、含蓄,大篇幅直白抒情是不可取的。
【解答】
怀念外婆
小时候,我常喜欢坐在外婆的腿上,摇着她那枯瘦又温暖的手,让她给我讲故事,只记得,每次我都会听得入迷。外婆的故事朴实而富有哲理,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仍然会经常浮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外婆的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和引导。
小时候,我最爱替外婆编头发,外婆那时候就会将那扎好了的大麻花辫子不厌其烦地解开,让我“造型”,不管我弄成什么样,她总是慈祥地笑着;晚上睡觉时,我总爱黏着外婆,让外婆陪我数星星……那样我就会甜甜地入睡。
这一切一切,都是小时候跟外婆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都让我感到幸福、快乐,我无比怀念!
在那个寒冬里,在那个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颗星星的夜里,依然让我们感觉不到有一个人即将离我们而去。我失去了我最亲爱的人﹣﹣我的外婆。
外婆进了医院,我去看望外婆。冷清的医院里,散发着阵阵药水味,还有那灰暗的灯光,让我感到浑身不舒服。我跟着大人们急促的脚步,来到了外婆的病房。“外婆!外婆!你怎么了?”我着急地问道。外婆还是笑眯眯地跟我说:“没事,没事,外婆好好儿的,不怕!”
我在迷迷糊糊中睡着了,忽然,寂静的病房里想起了急促的“嘀嘀”声。我跑到外婆的床边,外婆用她那双枯瘦的有点冰凉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蛋儿,最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大人们纷纷落下了泪,我也哭了。我扯着妈妈的衣角问:“为什么外婆的眼睛不睁开了呢?为什么那些医生要推着外婆出去?你们说呀!”我一个劲儿地问,但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很不明确的答案﹣﹣外婆去旅游了。
“外婆为什么不等我?我也要和外婆一起去旅游!”我很激动,也很生气,飞快地跑上前去拉开了白被子,紧紧地扯着外婆的手,但最终还是给大人分开了。
长大以后,我也渐渐地知道外婆去了哪里旅游。我永远忘不了外婆闭上眼睛的那一幕,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个夜晚以后,我永远地失去了我最亲爱的外婆。
愿外婆在天堂里安好!
【点评】本文的结构安排很合理。先写小时候与外婆亲密相处的情景,再细描外婆离去时的场景,水到渠成地写出外婆的离开给小作者精神上带来的打击,接着再写小作者长大后,对于表现强烈怀念之情很有利。描写能够突出重点。对外婆离世前的音容笑貌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刻画,笑眯眯地对外孙女说话,用冰凉的手抚摸……把小作者永生难忘的这段记忆加以强调,能给读者留下较为强烈的印象,引人共鸣。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