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一校沈北分校
苏教版
一
年级
下
册
科
学
学科教案
单元: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课题:《沙子与黏土》
课时:1
1、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既是认识地球组成的专项单元,也是启蒙单元,为高年级学习地球的组成和环境打下基础。沙子和黏土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本课从生活实际的沙画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沙子和黏土这两种重要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来观察与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丰富学生对它们的感性认识以及科学描述。学习活动按照总体(在生活中找到沙子和黏土)
个例(观察沙子和黏土)
总体(讨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的逻辑结果来设计,共分为四个活动:1.采集一些沙子和黏土。2.观察并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点和不同。3.比较沙子和黏土的渗水性,可以从颗粒大小的角度进行描述。4.通过视频了解沙子和黏土在生活中的用途。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沙子和黏土,比较二者的不同,并能从颗粒大小、细腻还是粗糙、沾不沾手等方面来描述和区别二者的特点。从而可以进一步解释沙子和黏土渗水性不同的原因。
2、学情分析
沙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是黏土却不常见,因此本课着重介绍了黏土获得的方法。虽然学生经常接触沙子和黏土,但真正研究二者的特点和不同,还是需要引导的。因此本课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科学理解,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总结等方法来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沙子和黏土的认识。
有了观察石头和玩泥巴的经验,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会更全面,但是在科学描述物质特征上有所欠缺。本课结合词语卡、实验单引导学生规范口语和书面语言。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也不是很熟练和规范,本课的两个探究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也加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和不同。
2.知道沙子和黏土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科学探究: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科学态度:
1.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亲手探究物质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探究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和不同,了解到它们是组成地球的一部分。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5、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塑料盒,渗水实验材料:沙子、黏土、烧杯、水、过滤杯、滤纸。
学生分组材料:每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镜、塑料盒,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1.(出示沙画视频)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生观看沙画视频)
2.同学们,这里面可爱的小猪和熊猫,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啊?(学生回答:沙子)
3.沙子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善于发现的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沙子呢?
(学生回答:淘气堡、海边、河边、工地等)
4.今天老师就把沙子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同时,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老师用神奇的小瓶子,把它给变出来。(操作:把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给它封好,扎紧皮筋,再用细针扎孔,然后把它倒过来……同学们看(继续筛)……)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观察发现:白纸上出现了极细小的泥土)
引导出黏土:科学上将极细小的泥土颗粒称为黏土。
5.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沙子和黏土的世界,探寻他们的秘密。(板书课题)
[意图解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沙子和黏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对于黏土的概念理解却比较薄弱,因此本活动介绍了一种通过“筛”的方式来获得黏土的简易方法,让学生知道黏土是极细的泥土颗粒。]
二、比较沙子与黏土的不同
1.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沙子和黏土,下面我们来认识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不同。
2.
根据之前的学习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沙子和黏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讨论结束,哪个小组可以和大家分享你们的方法?
(学生汇报:看、闻、尝、摸等)
4.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的方法很多很好,切记不可以用嘴尝。老师这里有三个更具体的方法:
(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
(学生:把放大镜放到观察物体的上方,调节好距离直到看清楚后再进行观察。)
(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同时将两根食指按在沙子和黏土上,然后抬起两根手指,看一看。
(3)捻一捻,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摩擦,来感受一下。这三个方法,同学们掌握了吗?
5.
提供实验材料:沙子、黏土、放大镜和一张实验记录单。
6.(ppt展示)解读实验记录单的填写(以看一看为例,提示: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7.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实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沙子和黏土不能放到口、鼻里。
(2)实验时,不用手揉眼睛。
(3)小组合作,轮流观察。
(4)做完实验要洗手。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并实验,实验时间为6分钟)
8.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总结:看一看:沙子颗粒大,黏土颗粒小
按一按:沙子不沾手,黏土沾手
捻一捻:沙子粗糙,黏土细腻
板书气泡图:颗粒大、颗粒小、不沾手、沾手、粗糙、细腻。
[意图解析: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等方法了解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并比较它们的不同。同时,并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三、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
我们通过小实验了解到了沙子和黏土的特性,你们想不想了解他们更多的秘密?
2.
出示一杯水:如果我向沙子和黏土中分别倒入一杯水,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进行猜想)
3.
让我们像小科学家一样来探索它们的秘密吧。实验用具:250ml烧杯、50ml烧杯、水、过滤杯、以及滤纸。
4.
强调实验要求:
(1)慢慢地倾倒水。
(2)等量的水全部倒完
(3)静置观察
5.提供课前组装好的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6.
引导总结:沙子渗水强,黏土渗水差。
7.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联系实验现象进行回答)
8.
PPt展示沙子与黏土的放大图片,引导总结:沙子颗粒大,之间的空隙也大。黏土颗粒小,之间的空隙也小。所以沙子的渗水性强,黏土的渗水性差。
板书气泡图:渗水强,渗水差。
[意图解析: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渗水现象的不同。并基于此前对沙子和黏土外部特征的认识,描述现象并猜想为什么会这样,了解造成渗水性不同的原因。]
四、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
我们知道了沙子和黏土这么多的特点,那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沙子做沙漏、玻璃、用来修路等。黏土:做陶瓷、实心砖等。)
2.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沙子和黏土的更多用途吧。
[意图解析:通过视频,介绍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典型用途,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也是我们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5、总结、拓展
1、原来沙子和黏土有这么多的用途,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布置个小任务,利用沙子和黏土的特点做一件小作品,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
[意图解析:学以致用,通过本节课了解的沙子和黏土的不同特性,分别做一件小作品。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满足了学生探究的乐趣。]
【板书设计】
3.沙子与黏土
shā
zi
yǔ
nián
tǔ
de
bù
tónɡ
jì
lù
dān
zǔ
hào
《
沙
子
与
黏
土的
不
同
》
记
录
单
组
号:
fānɡ
fǎ
cái
liào
方
法
材
料
shā
zi沙
子
nián
tǔ
黏
土
......
颗粒大
颗粒小
粗糙
黏土
沙子
细腻
沾手
不沾手
渗水差
渗水强